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會成為理事國

德國為什麼會成為理事國

發布時間:2022-07-04 12:23:00

㈠ 當今世界上,誰是最有可能成為第六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

第2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4大國及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個旨在“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機構——聯合國。

巴西

因此全部算下來,成為第六大常任理事國概率最高的國家,反而是老牌歐洲列強德國。因為,德國先進的工業、科技實力,使得德國沒有如印度、巴西這樣發展中國家的諸多問題,而作為老牌列強和歐盟主要成員國家,德國面臨的國際形勢也要遠好於韓國、日本。

最起碼,德國在國際社會上,沒有哪一個常任理事國會堅決阻止德國成為第六大常任理事國。因此,雖然概率也不算多高,但相比其他國家,德國的確是最有可能成為第六大常任理事國的國家。

㈡ 國際活動 為什麼總有德國德國不是常任理事國啊

德國不是常任理事國,因為它在二戰中是戰敗國。但是德國是世界強國,其經濟實力位居世界前幾位(至少是第四位),科技發達,實力不容小覷。所以政治影響也是很大的。

㈢ 你知道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是怎麼選出來的嗎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誕生始末-趣歷史網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五位創始成員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不是選出來的,依靠的是他們的軍事實力。他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五大戰勝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保留最強軍事實力,而且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憲章同時也規定了「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 決議就不能通過,即一票否決權。

中國:二戰中國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和日本人死磕到底。日本人想進,進不得,想退又不甘心。只有陷入中國的戰場不能自拔。中國和蘇聯一樣,承受了日本絕大部分的力量,特別是日本陸軍絕大部分都被釘在中國戰場。沒有中國的牽制,英國別說丟掉緬甸連印度都守不住。這也是讓日本人在太平洋上不得已採取了添油加醋的用兵辦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㈣ 德國成為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的原因

國聯理事會擔當了「執行者」的身份,並指導全體大會的事務。國聯的理事會最初有四個常任理事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及四個非常任理事國,她們需從非常任理事國選舉勝出,而且任期只有三年。而首任非常任理事國為比利時、中華民國、希臘及西班牙。美國本來有望成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但因1919年1月20日美國參議院拒絕接納《凡爾賽條約》,拒絕加入國聯,這降低美國在國聯的參與度。

後來理事會架構有變,非常任理事國數目於1922年9月22日升至六個,1926年9月8日更升至九個,德國於該日加入國聯,並成為常任理事國。之後,在德國及日本於1933年退出國聯後,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由九個升至11個。

德國會從一戰敗國而加入國聯,主要是源自羅加諾公約。

羅加諾公約是在1925年10月5日至16日歐洲多國在瑞士羅加諾商議的七項協議,在同年12月1日於倫敦簽署,隔年9月14日於日內瓦批准生效。一戰中的歐洲協約國與中歐及東歐新興國家嘗試確認戰後領土界線,並爭取與戰敗的德國恢復正常關系
法國也分別與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條約,並承諾協助兩國抵抗德國侵略。如此,新條約重新確認法國與兩國分別在1921年2月19日和1924年1月25日簽訂的條約。
縱然東歐局勢仍然緊張,羅加諾公約被認為為1924年至1930年期間西歐各國關系之改善提供基礎。公約之成功,可見於德國在1926年獲得成為國際聯盟第六個常任會員國;以及盟軍在1930年6月完全撤出德國西部的萊茵蘭。作為維持世界和平、鼓勵國際合作的首個正式機構,國聯之能接納德國者,誠然創造維持歐洲和平的契機。

然而1930年之後極端民族主義崛起,「羅加諾精神」宣告幻滅。

㈤ 德國提出讓歐盟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能實現目標嗎

這個目標並不能實現,因為歐盟是一個國際組織,並不是一個國家,德國之所以想要歐盟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在國際社會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德國是一個戰敗國的身份,並不可能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所以這個目標並不能得到實現。現在我們看到有很多的國家,由於經濟發展非常的迅速,使得自己國家的實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強,為了謀求更大的國際地位,一直在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這些國家為了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是想讓歐盟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根本不可能,因為歐盟首先就不會答應,因為在國際組織領域上,歐盟和聯合國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的。

㈥ UN里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怎樣產生的

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會上通過了由美國政府起草,經美、蘇、英、中四國簽字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確宣布,四國政府「承認有必要在盡速可行的日期,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均得加入,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這是二戰期間,四國政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贊同要在戰後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鑒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前總統威爾遜在倡導建立「國際聯盟」問題上的教訓,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出發,經過長時間的謀劃,提出了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設想。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蘇美英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提出了關於建立國際組織的較為具體的計劃。羅斯福強調,新的國際組織應該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區性的。羅斯福的建議得到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羅斯福再次鄭重強調:「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四警察」思想,這一思想成為後來確定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基礎。

中國成為常任理事國

在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曾於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舉行了45分鍾的私人會談。會談中,羅斯福詳細敘述了對聯合國組織機構的設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問題。

羅斯福認為,未來的聯合國組織應由三個層次的機構組成:最低一級為全體大會,由當時大約35個反法西斯國家成員國組成。這個機構定期在不同的地方開會,每個國家都有權平等地發表意見,並向一個較小的機構提出建議。中間一個層次是執行委員會,參加者為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再加上兩個歐洲國家、一個南美洲國家、一個近東國家、一個遠東國家和一個英帝國(後改為英聯邦)自治領,總共10到11個國家。這個機構有權處理一切軍事以外的問題,它所作出的決議對各有關國傢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最高一級為「四警察」機構,由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組成,這個機構將有權快速處理任何對和平構成威脅的事件和突發事變。

在回答斯大林提問的過程中,羅斯福進一步補充說,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脅時,「四警察」有兩種對付方法:一種情況是,如果威脅起因於一個小國的革命或擴張,「四警察」可以採取隔離的方法,封鎖有關國家的邊界並實行禁運。第二種情況是,如果威脅更嚴重,四大國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問題的國家發出最後通牒;如果這一通牒被拒絕,就將立即對該國實施轟炸和可能的軍事進攻。

斯大林贊同羅斯福關於加強制裁權的主張,他認為,聯合國的最高一級機構不僅應當有權作出決定,還應該有權控制德國和日本周圍的重要軍事據點,以防止這兩個國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強調說,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幾個擬議中的機構是不夠的,必須有權在歐洲和遠東佔領重要的戰略據點,包圍德國和日本,在它們出現發動侵略的危險時,就把它們打下去。

蘇聯方面主張,「世界警察」應該由美國、蘇聯、英國三國組成,中國無權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時,當美國國務卿赫爾提出把審議《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會議議程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就提出過異議。蘇方的真實意圖是要排斥中國,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國沒有參加會議,由三國會議來討論四大國的聲明文件是不合適的。赫爾堅持要把中國列為宣言的共同發起國,甚至表示將不惜以會議達不成協議為代價。最後莫洛托夫作了妥協,答應把中國的地位問題留待以後討論。

考慮到美國可能會堅持拉攏蔣介石執政的中國,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議組建兩個組織:一個是歐洲組織,由美國、英國、蘇聯,可能再有另一個歐洲國家參加;另一個是遠東組織或者世界組織,或者是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遠東組織,或者是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世界組織。方案很周密,言詞很委婉,最終目的是不讓中國進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國也主張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統治世界。

羅斯福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他在多種場合表示:「在將來,一個仍然不可戰勝的中國將不僅在東亞,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維護和平與繁榮的適當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沒有認識到中國目前還很弱,但他想到更遠的將來,中國畢竟是一個擁有4億人口的國家,把它當作朋友,總比當作一個潛在的麻煩來源要好一些。他說:「中國作為世界組織的最高理事會的一個成員,就會使這個組織具有世界性,這就有利於把亞洲號召起來,使其效忠於這個組織。」

由於美國政府的一再堅持,中國進入了「世界警察」集團。

五大常任理事國正式確立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會議規劃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

會議在討論安理會的組成時,美國最初的方案是由4個常任理事國和7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後來又提出吸收法國作第五個常任理事國,接著又補充說,晚些時候還可能建議增加一個拉美國家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經蘇聯代表詢問,美國代表說,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國堅持認為,巴西的人口、面積和資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國。此外,巴西在二戰中為反法西斯盟國的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蘇聯代表葛羅米柯說,蘇方認為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暫時限定為四大國,以後法國加入後限定為五大國。英國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會還是不要有第六個常任席位,並補充說,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國作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這個框框,理事會就會受到強大壓力,就會有提出進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後來,美國代表又提出,應該將以後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條款列入基本文件,但英國和蘇聯代表對此均持否定態度。最後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國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與會各國作出在舊金山召開制憲會議的決定時,建議中國和法國同蘇美英一起,共同作為舊金山會議的發起國(當時法國已成立臨時政府)。中國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法國同意參加會議,但決定不擔任發起國,因為法國認為它沒有參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雅爾塔會議的協商,不能要求其他國家在沒有自己參與制定的憲章上簽字。

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蘇、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

憲章同時也規定了「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這被稱為「否決權」,對於保持大國一致行動,集中力量反對地區危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體現了人類千百年來希望建立一種國際安全機制,以消除發生世界大戰的危險,維護世界和平的意願。冷戰開始後,美蘇在全球各地角逐,為了破壞對方的行動計劃,兩國頻繁動用否決權而使「大國一致」原則失去了本來的意義。隨著冷戰的結束,「大國一致」原則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其有效性。它對於防範地區沖突,遏制某些大國謀求地區霸權發揮了積極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聯合國憲章》中穩定和行之有效的原則。

常任理事國機制發揮巨大作用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種機制在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會總共批准執行了約55項維持和平行動,有力阻止和減緩了地區沖突的發展和擴大。這一機制在經歷了冷戰後愈發顯示出其生命力。

隨著聯合國會員國的增加和世界各地區安全形勢的日益復雜,聯合國也面臨著新的改革。但聯合國的改革,尤其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改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2003年11月7日,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演說中說,改革不是為了剝奪目前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權力,而是為了使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更具廣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更容易為全世界所接受。言外之意是,維護目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機制的穩定性應是首先要考慮的。輿論也普遍認為,對於常任理事國的改革應當慎重,充分發揮現在常任理事國機制才是聯合國改革的正確方向之一。

㈦ 為什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只有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以及蘇聯這五個國家成員為常任理事國成員呢

聯合國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起來的,其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調節國際爭端。美蘇英法中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最主要的戰勝國,所以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也成為了常任理事國。而德國、日本等國是戰敗國,是發起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當然不能成為常任理事國了。

㈧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有什麼用為什麼只有五個國家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作用:

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是: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5個常任理事國二戰的五大戰勝國,自二戰來保留最強軍事實力,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即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4大國和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

《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中明文規定:「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1958年起,法蘭西改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席次,蔣介石的代表在非法佔據的席位上被驅逐。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席次為俄羅斯聯邦所繼承。

成為常任理事國,不僅需得到所有聯合國會員國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票,且現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國的贊成票亦是必要條件。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會總共批准執行了約55項維持和平行動,有力阻止和減緩了地區沖突的發展和擴大。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㈨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憑什麼僅7年加入國際聯盟

一戰結束後,德國與蘇聯建交,立刻觸動了西方社會的敏感神經,對其採取了“恩威並施”的做法。一方面,“魯爾危機”讓德國意識到協約國強硬的一面,另一方面,實施《道威斯計劃》,在經濟上進行拉攏,試圖控制德國不要越走越遠。

德國盡管在國際貸款的支援下,國力不斷地恢復,但十分清楚要想不受制於人,就必須在歐洲恢復大國地位,否則還會有第二個“魯爾危機”。為了達到此目的,德國一再宣稱,如果得不到平等地位,那隻好“投到蘇維埃的懷抱里”。



當然,德國能走到這一步,與其實力密不可分。盡管戰敗,但其工業體系沒有誇,軍事體系沒有散,成為戰後迅速崛起的關鍵。說白了,就是元氣未傷。說到底,一戰中沒有佔領其全境,徹底瓦解德國,才是英、法等國無可奈何的重要原因。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㈩ 為什麼提到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後會加德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是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五大國。

隨著聯合國會員國的增加和世界各地區安全形勢的日益復雜,聯合國也面臨著新的改革。但聯合國的改革,尤其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改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德國的反法西斯工作做得很徹底,這是其一。其二,國際事務中實力是很重要的環節。德國的綜合國力是很強大的,同時他在歐盟和其他國際組織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增加,當然也希望在聯合國的金字塔頂端獲得一席之地。同時德國也得到了不少國家的支持。

德國早在今年年初就積極努力想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永久席位。但是如果要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德國必須在聯合國全體大會上得到三分之二的國家同意以及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及法國的一致支持。

但國與國之間的利益關系復雜而微妙,與其說聯合國是一個仲裁機構,還不如說是一個利益平衡機構,平衡之術,很微妙,不是說憑著一腔熱血就可以的。權衡,這個是聯合國安理會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會成為理事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9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2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3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7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2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4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5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7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9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