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東普魯士為什麼歸回德國

東普魯士為什麼歸回德國

發布時間:2022-07-12 20:15:54

⑴ 東普魯士,重返德國是否已是奢望

東普魯士在古代屬於波蘭的附庸國,稱普魯士公國。1875年東普魯士並入德意志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後,東普魯士被波蘭、蘇聯等國家瓜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吞並波蘭西部的領土後,擴大了東普魯士的土地面積。二戰末期東普魯士被蘇聯佔領。二戰結束後部分德國人企圖重回東普魯士,但是被蘇聯軍隊驅逐,也有很多當地的德國人被發配到蘇聯當苦工。
1946年4月東普魯士北部地區並入蘇聯,蘇聯把東普魯士更名為加里寧格勒。1947年蘇聯驅逐所有德國人,讓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人遷到此地,這樣就解決了東普魯士地區的民族問題。
目前東普魯士的土地被俄羅斯、立陶宛、波蘭等國瓜分,因此東普魯士已經不存在了。現在東普魯士地區的民族主要以俄羅斯族為主。因此德國沒有希望從俄羅斯手裡拿回東普魯士了。

⑵ 普魯士是怎麼變成德國的

從疆域上說,西普魯士的疆域范圍在現在德國境內,東普魯士的大部分都在今天波蘭境內。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鐵血宰相俾斯麥為首的普魯士高層相繼戰勝丹麥、奧地利、法國,完成了小德意志帝國方案,普魯士國王於1871年於法國凡爾賽加冕為德皇。但是一戰失敗後,德國被肢解,東部土地被劃分給波蘭,東普魯士只保留但澤一地,二戰後但澤一地也被蘇聯占據,東普魯士基本不在德國境內。從歷史沿革上說,普魯士是統一了原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眾多大公國、王國後建立起不包含奧地利在內的德意志帝國,即小德意志方案,也就是說普魯士只是德國的一個構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⑶ 德國為什麼不趁蘇聯解體,收回東普魯士,還可以削弱俄羅斯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德國必定是戰敗國,受到到多方面限制,首先就不允許他興兵,而只能以和平方式,否則就會觸動美國,法國,英國的神經。之所以能夠與東德合並,是因為兩德不過一牆之隔,一刻不曾停手,經過多年滲透演化,最終合並已經是大勢所趨。而東普魯士原先也是一塊飛地,被波蘭阻隔,二戰後又為波蘭所吞並同化,又有東德相隔更是鞭長莫及,想要收回談何容易,首先波蘭不答應,其次也沒有當地人呼應,哪就只有戰爭。而對美英法來說,東普魯士回歸德國和削弱俄羅斯沒有關系,因為他本來就不是俄羅斯的。而屬於波蘭,現在別說波蘭,就連再西進千里的烏克蘭都獨立了,都成了美英法的盟友,你德國得寸進尺要東普魯士,不但令北約內部不合矛盾叢生,還會尾大不掉之嫌吧?

⑷ 普魯士與德國有什麼關系

普魯士,歐洲歷史地名。一般是指17世紀至19世紀間的普魯士王國。由於普魯士在短短二百年內崛起並統一德國,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所以普魯士有時也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詞。

普魯士地區古代的居民為古普魯士人,屬波羅的種族,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屬於同一種族。12世紀時,德國人的殖民運動進入波羅的海東岸地區,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普魯士地區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即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1224年該修道院被普魯士人焚毀。1226年,波蘭國王之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條頓騎士團成員)的領地也遭到普魯士人襲擊,以此為契機,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了為時近200年的東征運動,先後建立托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並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語。16世紀後,普魯士人消亡。

條頓騎士團統治下的普魯士地區在名義上屬於教皇領地,但教皇只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為了吸引定居者,條頓騎士團依據漢薩同盟法律,在其領土上興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條頓騎士團加入漢薩同盟。

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國王的女兒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波蘭與立陶宛聯合,此後對扼守其出海口的條頓騎士團發動了一連串的進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會戰中,條頓騎士團敗於波蘭和立陶宛聯軍,被迫簽訂第一次托倫和約,除賠款600萬格羅申外,還將但澤城置於波蘭主權之下。1466年條頓騎士團再度戰敗,在第二次托倫和約中被迫割讓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這些地區被稱為「王室普魯士」。條頓騎士團保留普魯士的殘余領土,但被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

1512年,來自勃蘭登堡的阿爾伯特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從而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教廷的聯系,隨後宣布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改為普魯士公國,阿爾伯特自任普魯士公爵,成為臣服於波蘭最高權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爾伯特之子阿爾伯特·腓特烈死後無子,普魯士公國遂由其長女之夫、勃蘭登堡選侯國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屬霍亨索倫家族)繼承,建立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此舉為霍亨索倫王朝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1660年的瑞典-波蘭戰爭中,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普魯士王國
1701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

由於繼承了條頓騎士團的軍事專制傳統,普魯士的軍隊向來以紀律嚴明、教育素質高著稱,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驕勇善戰著稱。他在1740年繼承王位,即位7個月之後即進攻西里西亞,從而引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通過戰爭,腓特烈二世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並將普魯士變為一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並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到1786年 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先後購買了安斯巴赫侯國和拜羅伊特侯國,並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國大革命後,普魯士參加反法同盟,但敗於法軍,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國兼並萊茵河以西的普魯士領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於1806年10月參加反法戰爭,隨即在耶拿敗於拿破崙,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魯士和法國在涅曼河的提爾西特締結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屬波蘭的絕大部分領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領土,並賠款1.3億法郎。

1806年慘敗後,普魯士首相卡爾·施泰因開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讓公民參與政治以喚醒其民族主義情感;釋放農奴;實行地方自治;改組中央政府機構等。1809年在柏林創辦了腓特烈·威廉大學(柏林大學),同時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開始對普魯士軍隊進行改革。此後普魯士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1812年冬,拿破崙軍隊自俄國敗退,普魯士遂於次年再度參加反法同盟,於1813年3月17日對法國宣戰,10月24日,普、奧、俄三國聯軍在布呂歇爾和格奈森瑙指揮下在萊比錫大敗法軍。1815年普軍在滑鐵盧再度擊敗法軍。根據維也納和會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內德語居民占優勢的唯一強國,以及歐洲列強之一。

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中歐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開制憲會議,並拒絕接受德意志邦聯議會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稱號。但1848年歐洲革命結束後,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歸專制統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擔任攝政。1861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攝政王即位,稱威廉一世(Wilhelm I)。 1862年他因軍事改革所需預算及稅收問題與國會發生沖突,本擬退位,但在前駐法大使 俾斯麥的建議下收回成命。俾斯麥表示支持軍事改革,並稱若任命他擔任首相,他將不惜一切強行推行陸軍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擔任首相。

俾斯麥上台後即著手完成德意志統一大業。俾斯麥主張建立將奧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魯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後擊敗丹麥、奧地利,並在1870年領導北德意志聯邦及南方的德意志諸邦,在普法戰爭中打敗法皇拿破崙三世。威廉一世於1871年1月18日,即普魯士王國成立170周年紀念日,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廊登基,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魯士王國為首的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Reich),即所謂的第二帝國(Das Zweite Reich)。

由於普魯士擁有德意志帝國2/3的人口和3/5的領土,並且在軍事、經濟、工業等方面遠遠超過帝國內其他王國、公國,因此德意志帝國成為普魯士王國的擴大版。各邦國享有內政和財政的自治,但將外交、軍事(巴伐利亞除外)、海關等權力交給德意志帝國中央政府。普魯士歷史從此並入德意志帝國歷史。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後去世,威廉一世之孫威廉二世(Wilhelm II)登基,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第三代皇帝。其統治以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而告終。

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亞發生革命,其國王退位。柏林旋即爆發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時威廉二世在比利時斯巴的德軍大本營親自指揮作戰,得知發生革命後,試圖僅放棄德意志皇帝頭銜,而保留普魯士國王稱號,但陸軍統帥興登堡勸其徹底退位。為避免發生更大變亂,德國首相、巴登的馬克西米連親王於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經退位,並於同日將首相職務移交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艾伯特(Friedrich Ebert)。威廉二世流亡荷蘭,德意志帝國及普魯士王國滅亡。11月11日,德國投降。

1919年至1947年的普魯士
由於柏林發生斯巴達克團與社會民主黨臨時政府之間的內戰,1919年,艾伯特在魏瑪召開國民議會,於2月10日通過《德意志共和國臨時約法》,即魏瑪憲法。根據魏瑪憲法,普魯士成為德國的一個邦,即「普魯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ßen),實行地方自治,其領土即原普魯士王國的疆域。但凡爾賽條約將原普魯士王國的西普魯士省、波森省和上西里西亞省的一部分割讓給波蘭,東普魯士的默麥爾割讓給立陶宛,萊茵蘭的南部地區成立薩爾區,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北部歸還丹麥。

1920年代,普魯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天主教中央黨領導。1932年,納粹黨在德國國會和普魯士邦選舉中取得優勢,赫爾曼·戈林成為德國國會議長以及普魯士邦議長,並掌握了普魯士內政部和警察。1933年1月30日納粹黨上台執政,隨後廢除德國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魯士憲法被廢除,邦議會和立法機構被解散,僅保留行政單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a>和蘇聯的領導人經過多次會議,達成共識,即普魯士是德國軍國主義的發源地、德國軍官團和容克貴族的大本營,是德國專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須予以消滅。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上曾表示「普魯士要讓其盡可能地縮小和削弱」,丘吉爾則認為「普魯士——這個德國軍國主義的罪惡核心必須同德國的其餘部分分離開來」。 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確立了將東普魯士並入波蘭和蘇聯,以及在戰後的德國廢除普魯士建制的原則性意見。

1947年3月1日,同盟國對德軍事管制最高委員會正式下令廢除普魯士建制。原普魯士邦領土分別被並入波蘭和蘇聯,以及英、法、美、蘇四國佔領區。原普魯士邦政府的財產由盟國和蘇聯共同瓜分。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在其境內的原普魯士領土上建立了勃蘭登堡、薩克森-安哈爾特兩個州,以及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州的東半部(1952年民主德國廢除州級建制,改設專區)。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原普魯士領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此外,下薩克森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薩爾州內都有原普魯士王國和普魯士邦領土。在被並入波蘭和蘇聯的普魯士領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經基本被全部遷出。

領土變遷
古代普魯士地區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蘭東北部維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澤為中心的西普魯士地區,以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原東普魯士地區的領土。1295年占據普魯士的條頓騎士團購買了波美拉尼亞和但澤地區。1308年自勃蘭登堡選帝侯手中購買了紐馬克地區,普魯士同神聖羅馬帝國本土接壤。15世紀時將但澤和西普魯士割讓給波蘭。

1618年普魯士公國並入勃蘭登堡選侯國,至1701年普魯士王國成立的時候,其領土以普魯士王國的首都柏林為中心,包括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紐馬克和阿爾特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倫-西格馬林根地區。18世紀時,普魯士先後從瑞典、波蘭和奧地利獲得前波美拉尼亞、波森、西里西亞等地區。三次瓜分波蘭後,普魯士獲得了新東普魯士、南普魯士、但澤、托倫、以及波蘭王國的西部和中部,包括華沙地區。1806年普魯士敗於拿破崙後,被迫割讓波蘭地區,法國在此成立華沙大公國。拿破崙戰敗後,在1815年維也納和會上,普魯士失去了拜羅伊特、安斯巴赫、納沙泰爾(加入瑞士)、東弗里斯蘭、希爾德斯海姆等領地,華沙大公國除西部以波森為中心的一小塊領土外都被俄國吞並。作為補償,普魯士獲得了薩克森王國五分之二的領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漢諾威、明斯特主教區、萊茵河東西兩岸的威斯特伐利亞和萊茵蘭、以及薩爾路易、薩爾布呂肯等領土。

19世紀,普魯士經過戰爭,又先後兼並了黑森-萊茵、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法蘭克福、等王國、公國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國時,普魯士王國已經擁有22個省,包含了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以外的大部分現今德國領土與西波蘭及北波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原屬普魯士王國的波森、西普魯士和但澤被割讓給波蘭,默麥爾地區被割讓給立陶宛,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北部歸還丹麥,萊茵蘭地區南端被並入薩爾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普魯士地區的東部和北部被並入蘇聯及波蘭,西部地區並入西德,中部並入東德,地理意義上成建制的普魯士已不復存在。

⑸ 普魯士王國與德國是什麼關系

在德國統一之前,曾經是德意志的一個邦國。

1701年,勃蘭登堡公國兼普魯士公國公爵腓特烈三世支持領導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普魯士國王稱號。

1月18日,勃蘭登堡-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

德意志統一前,普魯士和奧地利同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強大的兩個邦國,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普魯士有時也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詞,同時也是德國在一戰和二戰中,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與軍國主義的來源。

(5)東普魯士為什麼歸回德國擴展閱讀:

通過戰爭,腓特烈二世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並將普魯士變為一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

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並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到1786年 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先後購買了安斯巴赫侯國和拜羅伊特侯國,並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在此之後,普魯士王國加入反法同盟,並於1806年敗於拿破崙,被迫割地賠款。在此之後,普魯士首相卡爾·施泰因開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讓公民參與政治以喚醒其民族主義情感。

釋放農奴,實行地方自治,改組中央政府機構等。1809年在柏林創辦了腓特烈·威廉大學,同時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開始對普魯士軍隊進行改革。此後普魯士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

⑹ 條頓騎士團何時將東普魯士給了普魯士/德國

只有一個比較粗曠的答復。參考如下:
1225年,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失敗後,教皇格里高利五世命令"德意志的騎士,將普魯士人皈依到基督教世界來"。1226年,條頓騎士團與德皇腓特烈二世達成協議,獲得普魯士境內的所有貴族特權。

1234年,條頓騎士團贏得瑟格納戰役的勝利,教廷控制普魯士全境,將之租借給條頓騎士團,但直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才最終征服普魯士地區,迫使普魯士人改宗天主教。其間,1237年4月合並利沃尼亞的寶劍騎士團,並於1241年初開始進軍諾夫哥羅德公國;1241年4月9日,條頓騎士團作為主力的德國與波蘭聯軍在利克尼茨戰役中被蒙古軍擊潰,重騎兵全軍覆沒;1242年4月5日,1萬2千名條頓騎士團部隊(包括丹麥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地的騎士和民兵)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指揮的1萬5千至1萬7千人的俄國軍隊展開楚德湖戰役,條頓騎士團以重騎兵作為前鋒和作戰主力,其後是步兵,兩翼和後方有輕騎兵,俄軍則以弗拉基米爾騎兵和裝備有弓箭、鐵矛和投石器的輕步兵配置在中央,諾夫哥羅德的精銳步兵在兩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親衛隊和貴族騎兵隊作為預備隊埋伏在左翼後側。最終條頓騎士團重騎兵由於行動不便以及冰層開裂等原因遭到慘敗,損失超過1萬人,再無能力向俄國腹地進軍。楚德湖戰役也被稱作冰湖大戰。

1291年5月18日,馬木留克騎兵攻陷阿克,條頓騎士團總部遷往威尼斯。
1320年,條頓騎士團團長在希臘南部摩里亞半島被當地人殺死。1391年,條頓騎士團在摩里亞戰役中失敗,被逐出摩里亞半島。1500年,條頓騎士被土耳其人徹底逐出希臘。

1346年,條頓騎士團從丹麥人手中奪取愛沙尼亞,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全部出海口。1410年7月15日,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軍進行第二次坦能堡戰役(又稱格林瓦爾德戰役),條頓騎士團再次敗北,包括總團長在內的全部指揮官陣亡,從此一蹶不振。

1809年,拿破崙決定了條頓騎士團的滅亡。

1929年,教宗庇護十一世訓令, 條頓騎士團成為純宗教休士會, 以協助性質現存至今。

⑺ 東普魯士的歷史

在15世紀,條頓騎士團借教宗名義統治普魯士。騎士團與波蘭王國的紛爭,導致雙方卷進戰爭,包括十三年戰爭。1466年條頓騎士團再度戰敗,在第二次托倫和約中被迫割讓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這些地區被稱為王室普魯士。條頓騎士團保留普魯士的殘余領土,但被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稱普魯士公國。
1525年,騎士團失去剩下的領土—它被團長艾伯特·霍亨索倫世俗化。艾伯特自任第一任普魯士公爵,向波蘭稱臣。他的家族在1618年絕嗣。普魯士公國由勃蘭登堡的選帝侯統治下,變為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根據1660年的Treaty of Wehlau,這些選帝侯取消對波蘭的附庸關系。 普魯士王國,雖然勃蘭登堡名義上隸屬神聖羅馬帝國,但普魯士的領土不受其皇帝管轄。因此,選帝侯腓特烈三世在1701年自任為普魯士王腓特烈一世 (普魯士),成立由霍亨索倫王朝統治的普魯士王國。
在1772年第二次瓜分波蘭後,波蘭的王室普魯士的瓦爾米亞與普魯士公國合並。1773年1月31日,腓特烈大帝把瓜分得來的土地稱為西普魯士 (德語:Westpreu&szlig;en) ,普魯士公國成為東普魯士 (Ostpreu&szlig;en) 。 東普魯士在1871年並入德意志帝國。
在1875年,該地的人口中,有73.48%是德國人,18.39%是波蘭人和8.11%的立陶宛人。1900年,總人口是1,996,626人,包括1,698,465名基督教徒、269,196名天主教徒及13,877名猶太人。
1885年至1890年之間,柏林的人口增長是20%,勃蘭登堡和萊恩蘭是8.5%,威斯特法倫是10%;東普魯士減少0.07%而西普魯士減少0.86%。 魏瑪共和國時期
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國變成共和國。由191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東普魯士與部分西普魯士是德國的外飛地。基於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大部分的西普魯士以及波森省予波蘭,亦即波蘭走廊及但澤自由市。
1920年,西普魯士西面和東普魯士南部都有舉行公投,讓居民決定是否把土地歸於波蘭還是德國。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歸於德國。1923年,在沒有舉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強占梅梅爾地區 (即克萊佩達地區) 。 1945年初,有部分德國人在戰後企圖返回東普魯士,但全部都被蘇聯軍隊驅逐,也有很多人被發配到蘇聯當苦工。當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蘭式。
1946年4月,東普魯士的北部被並入蘇聯。7月,原首府柯尼斯堡被改名為加里寧格勒,1947年,蘇軍驅逐所有德國人,讓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遷到此地。
波蘭被迫割讓東部大片領土給蘇聯,該地的波蘭人被驅逐到波蘭佔領的東普魯士南部,亦即瓦爾米亞-馬祖里省。
1947年,無論作為領土或邦國,普魯士被完全廢除。

⑻ 為什麼德國沒嚷嚷著要收回東普魯士地區

當然想了只不過不敢而已,
二戰後根據雅爾塔會議國際反法西斯同盟達成的共識,決定對德國實施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也就成了後來的東德和西德,另外,德國不得擁有軍隊,不得實行義務兵役制。(在二戰徹底結束後對日本的處置也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軍隊叫做自衛隊的原因。)也就是說,德國一直處於控制之下,自主決策是不可能的。更不要提收復失地了。即使說91年統一之後德國恢復獨立主權,但實際上德國仍然處於美國控制之下。而且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德國沒有軍隊。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限制條件都被打破,怎樣才能過聯合國和國際社會這一關同樣重要。公然對一個聯合國成員國動武的後果參見美國轟炸南聯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算是說那些地方曾經是你的,但是那已經是別人的領土。領土主權是可以出讓的嗎?完全說不通。按照收復失地合法這個邏輯來走,那我們就可以現在收回東、中西伯利亞、外蒙古、中亞東部、果敢、外東北,但實際上很顯然這是不可行的,因為這個邏輯不合法不現實而且不靠譜。
至於居民認同感的問題,歐洲人最通行的做法就是破壞文化根基、消除語言宗教認同、驅逐屠殺原住民等等。具體事例可以參見外東北的現狀。
其實戰後,西德政府在德國統一之前一直不承認奧德-尼斯河邊界線,堅持擁有收回東部被佔領土的權利;可悲的是自德國統一以後,聯邦德國政府的對於東部領土的主權要求竟然自動放棄了,這進一步說明了所謂聯邦德國只是米英代理人的傀儡政府性質——這一舉動是為了討好俄國人;而且極力打壓德國國內原東部各州難民回歸包括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等東部領土的民間運動。東普魯士的領土回歸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毫無解決的可能性,德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再次收回條頓騎士團等祖先開拓的東部邊疆領土了。

閱讀全文

與東普魯士為什麼歸回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9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2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5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8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7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7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20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6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6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7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00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70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2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3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8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