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買車什麼價格

德國人買車什麼價格

發布時間:2022-08-09 05:23:45

❶ 德國人都買得起奧迪嗎

奧迪屬於德國本土國產品牌,價格通常是中國的30%-50%,而且比賣到國外的車輛做工材料和配置都要好,同時在德國人心中同級別的寶馬不是最好的車,而奧迪則是購車首選,所以在德國奧迪的汽車銷量高。

❷ 誰知道德國

德國人的一些特點,似乎在與其他民族的比較中才能看得更清楚些。有兩個故事,就是拿德國人和我們自己相比較的,說出來也許有點意思。其一是:一個阿拉伯人拿著一盆魚,在火車上遇到一個日本人、一個德國人、一個中國人。日本人問阿拉伯人:「請您告訴我,您的魚可以在日本繁殖嗎?繁殖這種魚需要什麼條件?成本貴嗎?」;德國人問阿拉伯人:「請您告訴我,您的魚在動物學上屬於那一類?它的學名和俗名各是什麼?」;中國人問阿拉伯人:「請您告訴我,您的魚好吃嗎?是清蒸的好呢,還是紅燒的更好吃?」。
在這個小故事裡,日本人的問題活生生地展現了我們東鄰那敏銳的經濟觸角,而德國人的問題似乎在告訴我們這個民族有點兒僵硬的學究氣兒。當然我們中國人的問題—顯然是別人酸溜溜地在挖苦我們。眾所周知的是中國菜好,現在這個小小環球上,天涯海角那裡能沒有中餐館呢?倒是德國人的問題,硬梆梆的一下子叫人無法答上來。
一個故事是問路。說的是一位我們的同胞來到德國某城市向一個德國人問路:「請問先生,我要到某某大街去,路要怎麼走?要走多久?」,德國人瞪著兩眼,一語不發。中國人生氣地走了。剛走了幾步,德國人追了上來,和氣地說:「先生等一等,您要去某某大街,向前走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右拐彎就到了。依您的步行速度需要8分鍾。」。中國人不理解地問:「剛才您為什麼不告訴我呢?」,「因為您問我要走多久,我沒有看到您走路,不知您走路的速度,無法告訴您。」。
個故事是說,德國人從來不說那種「大概其……」之類的話,雖是問路小事一樁,可他們也要精確計算,不肯絲毫馬虎。這一點我們在德國也是深有體會。無論大小事情,德國人總是一本正經的樣子,該怎麼著就怎麼著,沒有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靈活的工作作風。這一點我們在德國的中國人哪個能沒有體會呢?大事不用說,就說說德國人的廚房吧。德國人的廚房裡,除必要的生活用品外,還有幾樣東西是萬萬不可少的。其一是必須有時鍾,煮東西多一分少一秒都得嚴格按照書本,所以千萬不可缺少此物。其二是必須有溫度計,這也是書本上要求的。其三是必須要有稱東西的秤,無論是時髦的電子秤或者古老的天平,每家至少應有一個。煮吃的以前,對各樣原料,無論米、面、糖、鹽這些通用之物,還是德國人特用的那些膏、汁、粉、劑,就是普通的水也要先統統用量器計量,斤斤計較,然後燒火上鍋,步步不離規定程序。煮的時侯不斷使用溫度計,而且要不斷看著那精確的時鍾,這些都要精益求精,絲毫不差。這種按照科學試驗的方式烹調成的德國食品,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好吃不好吃那是其次,反正德國人堅持住了自己的僵硬的原則。
想起我上大學時讀的一本書里,有一個「一芬尼」的小故事,和德國人的性情也有點關系,現在不妨也講出來。它說的是,當人們問法國人,如他有一芬尼,他會用這一芬尼做什麼時,答案是他會用這點錢為情人買一束玫瑰。同樣的問題,英國人的答案是買一本書,義大利人的答案是買一塊皮薩,而德國人的答案是趕快拿到銀行存起來。這個故事是英國寫來證明歐洲四大國民風的特點的。在英國人看來,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貪吃,他們自己酷愛學術,而德國人節儉得過分。對這個故事的佐證是關於歐洲人之最的傳說。首先是好事之最。歐洲人自己說,最好的事情是住在英國,吃義大利的飯,在法國工作,娶德國的老婆。相對的壞事之最是,吃英國的飯,住義大利房,娶法國老婆,在德國工作。英國人發展歷史較長,社會福利政策貫徹日久,故不但富人住得好,不富的人住得也不太差。缺點是陰冷的天氣妨礙了該國吃喝的發展。法國人散漫,工作不緊張。但是人太浪漫,尤其是女人浪漫過分,從這里娶老婆穩定性最差。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從中國學來了好飯菜,但城市爛糟糟的,住房普遍差些。德國人生來認真,在這里娶老婆可靠一些;但是在德國人手下工作除了要處理好一般的老闆和雇員的關系外,也要吃他們辦事認真的虧,不論大小事情,必須釘是釘卯是卯地按他們規定的辦,絕不可以馬虎了事,工作時間要遵守得絲毫不差。所以在德國工作可能是歐洲最不容易的了。 德國是當今舉世公認的車界強國,德國人愛車、造車,生活中離不了車,汽車工業更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早在本世紀初,德國就產生了像戴姆勒·賓士、波爾舍等這樣的著名汽車公司。甚至在1938年,連希特勒納粹統治者也表現出了對汽車的狂熱,他們向全社會集資,聲稱要在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公司里生產供普通百姓使用的廉價「大眾」牌轎車。
德國家庭佔有汽車的比率居世界前列,絕大多數德國家庭都擁有汽車。事實上,德國人視自己的收入和需要情況,可以擁有一輛至數輛汽車。一般低收入家庭,通常多買一輛大眾牌、歐寶牌或其他國家產的如菲亞特、雷諾、馬自達等廉價型車;中產階級家庭如公司職員、大學教師、醫生、政府公務員、小型工商業業主等,往往擁有兩輛車。他們買車的范圍比較廣泛,檔次不一,但一般說來,常常是買一輛賓士C型或E型車、寶馬3系或5系車、奧迪80或90型車等中檔類車,以及進口的同檔次轎車如Saab9000、Volvo850-960、豐田「Land Cruiser「型越野車、馬自達「RX-7」型跑車等,價格在3萬-7萬馬克左右,同時擁有一輛小型廉價車。這類家庭一般根據需要而分別使用兩種車,如在外出旅行、長途上班、走親訪友及出席聚會之類的場合時,便開上好車,而平時短距離上班、送孩子和購物時則駕上劣車。
德國富裕階層家庭如工商企業家、體育明星、歌星、名醫、大律師、教授及政府高級官員等,他們的用車觀因個人愛好、修養的差異而表現出多樣化,既有一批因講排場而追求豪華、高檔、新潮車之輩,也有不少人並不在意這些,出入都自己駕駛中檔車。一般說來,這個階層所擁有的高檔車主要是賓士S型、SL型豪華車、開閉式敞篷車、寶馬7系豪華車、8系跑車、波爾舍跑車及進口的美洲虎牌豪華車、法拉利牌跑車、三菱牌高級跑車等,這些車的價格在8萬-20萬馬克之間。羅爾斯·羅伊斯牌車及美國產的特大加長奢華車也有,但務實自信的德國人認為既無必要也不欣賞,所以街頭並不常見這些車。
其實,在德國及西歐等發達國家裡,高檔轎車並不屬於最值錢的東西,與昂貴的地價、住房相比,縱然是羅爾斯·羅伊斯轎車、賓士SL600型轎車也相形見絀了。以慕尼黑市為例,一套最簡單的一室一廳的公寓住房,售價達二十萬馬克;一套三室的公寓住宅售價則高達五十萬馬克以上,而一棟帶花園的獨立住宅小樓的售價更達數百萬馬克以上。因此,在德國有時很難憑所乘轎車的檔次,來判斷車主的身份、地位。一個收入中等以下的追車族青年,可能租著一套簡陋的公寓的住房,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開上了價值18萬馬克左右的最新款敞篷式BMW850型跑車。
德國作為汽車生產大國和世界上最富的國家之一,其汽車的更新率是很高的,一輛開上五六年、七八年的車,就要淘汰到舊車市場里。一些追求時髦而富裕的人,經常是一兩年就換一種新款車。所以,德國的舊車市場也很發達,大小報紙上都有數版的舊車出售廣告,牌號林林總總,價格無奇不有。一輛原價4萬馬克的轎車,開過五年或十萬公里時,賣價會打折近一半。一輛車齡超過十年的車,只能賣二三千馬克。許多大學生(包括外國留學生)打上一個月的工,就可以買一輛這樣的舊車開開。有意思的是,某些德國人對自己要淘汰而又賣不出多少錢的舊車,還在報紙上登廣告送人,當然要開這種車,花在修理上的錢也是少不了的。
此外,外地人和外國人都可憑證件,交一定數額的押金後,租一輛車開。收費標準是以天、周、月來計算的,時間越長越便宜,以一天為例,租一輛小型廉價車,約付60多馬克;租一輛中檔車,約付出100多馬克;而租一輛高檔車,則要花100以上至數百馬克不等的錢。
去德之前,曾有從德國歸來的朋友聊德國的計程車是清一色的賓士車,當時我以為是戲謔之言。到德之後,才發現那位朋友的話雖有些誇張,但大體不差。滿街跑的米黃色的計程車,有八成以上為賓士車,其餘少量計程車也都屬於中檔車,如奧迪、大眾之類,破舊、狹小的車是難以在計程車隊伍中立足的。聽德國朋友說,開計程車的司機收入一般,又很辛苦,所以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多為沒有其他更好出路者,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某些哲學博士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暫時棲身於計程車行業中。

❸ 德系車是國人的最愛,那德國人平常都買什麼車呢

現如今,中國的汽車市場是非常火爆的,現在大部分人們都是是一家一輛車,而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占的比較大的一部分是德系車,咱們國人都非常喜歡德系車,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對機械性能有著特殊的喜愛,他們對汽車的地板,和駕駛感受,反觀德系車的品牌有大眾系列的奧迪,斯柯達,賓利,保時捷,這幾個品牌都屬於大眾的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公司,賓士寶馬。 而在美國則是喜歡大排量的車型,還有大的外觀,例如福特的猛禽和凱迪拉克的總統一號,還有林肯等等無一不是大排量大外觀,然而在最近幾年美國人對汽車文化也有所改變。

❹ 15萬左右買什麼車好

建議購一汽大眾-速騰1.6L的, 近期有優惠活動價格區間:13萬多。近期我的朋友也在選購該價格區間的車,經過多方比較、試駕,日系車和國產在操控感方面都不如德系車,最後也鎖定速騰。不建議買日系車,看看以下對日本車與歐美車的對比。
關於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麼使兩年以後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 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
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像、鑽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麼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它最省油。大家知道車怎麼能省油么?--車輕!(風阻系數並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 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麼在日本車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卻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
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
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麼直接的結果呢?
舉個例子:
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車已經報廢了)。
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死,開這么快,你還敢撞牆?」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試驗能過關)。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
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
人要學會自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一定要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一樣。日本人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尤其不會在乎你中國人的死活的!
雖然日本人賣給歐美市場的車可以做到質量好,但他還沒有能力做到品質好。日本人做汽車的初衷是因為這是一個大的賺錢的產業。他現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車企業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為第一代的企業已經在前赴後繼的沖擊美國市場的過程中傷亡殆盡了。(當時日本沒有什麼汽車消費市場,他做車就是為了出口)當時的美國甚至出過專門針對日本車的笑話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懂得了質量的概念。並且它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圍內挑不出毛病。而這一切是源於他對歐洲人對汽車品質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現在日本車在歐洲仍然是沒有什麼作為的)
舉個相對專業的例子,歐洲車的功率響應峰值是在一定轉速范圍內的一個平台,而日本車則只是一個尖點。同樣的道理兩種車都宣稱有ABS系統,德國車通常是連帶著EBD的。而日本車在更貴一些的車型上會標著ABS+EBD!就是同樣的ABS在極限狀態下的表現也是相差很大的。但這並不影響日本車的質量--因為絕大多數使用者並不能察覺。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遇到極限情況。而一旦遇倒這種極限情況將是致命的!
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同樣體現在德國車和日本車在對中國銷售的車型減配置上。日本人在對中國銷售的汽車減配置上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有一種病態心理。(具體為什麼有這種病態心理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試著分析一下)德國人減配置是因為中國人病態的喜歡日本車的心理造成德國車必須降低成本和他拼價格。我說過在國際市場同檔車德國比日本要高1/4--1/3的價格雙方銷量持平。

最後再舉個例子。德國人和日本人同時賣羽絨服200元一件。日本人把羽絨掏出來一半賣180。德國人為了和他拼價格想辦法決定少做倆口袋也賣180。中國買主比較以後說:「德國人的又重又笨還少倆口袋。日本人的又輕又漂亮,多這倆口袋多有用!」

本人決不是危言聳聽,准備買車的朋友仔細對照一下他們的減配置明細就可以發現我說的絕對是真實的。這就是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只有當你三九天的午夜露宿街頭時才會體會到。而此時再明白已經太晚了。

對品質的追求不是什麼民族都具備的,它需要一個民族有在文化層面的原創性、獨立性、傳承性和開放性。從這一點來看日本和韓國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從韓式美女和日式汽車就能充分體現出來。當然我不是一個盲目的民族主義者。我認為我們如果不努力的話,我們將失去我們這個優秀民族對品質追求的能力。

❺ 中國國籍在德國可以買車嗎買的車怎麼運回中國

可以。

中國國籍在德國可以買車。海運回中國。關稅是由排氣量而定,而運回是要經過當地的海關審批才可以,如果符合審批規定,就可以運回國內,需要出國護照,可以向當地的公安機關申請。

另外在德國臨時居住的持中國機動車駕駛證者(包括短期旅遊者),是可以在德國境內駕駛的,其駕駛證上載明的准駕車型並且要遵守中國駕駛證的要求和限制。

(5)德國人買車什麼價格擴展閱讀:

中國國籍機動車駕駛人在德國定居,則中國機動車駕駛證及其有效的宣誓翻譯,這個最多可使用6個月。6個月過後,中國機動車駕駛證就不被德國認可,機動車駕駛人必須在德國辦理機動車駕駛證。

如果機動車駕駛人能夠證明,其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定居時間不超過12個月,則可根據申請破例將其中國機動車駕駛證在德國的使用期再延長6個月。

除此之外也可以把中國駕照換成德國駕照。需要到當地交通管理局提出申請和材料外,交規考試、路考等都會有,可以不用參加交規課培訓。

❻ 德國車和日本車哪個的要好點

德國車比日本車重,主要因為以下方面原因: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比比皆是!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發動機倉內部件,減小不必要的維修費用,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車所謂的碰撞吸能,是以犧牲保護汽車內部部件為代價來保護乘客,中低速碰撞就會導致碰撞部位嚴重變形,往往傷及內部部件,使得維修費用大增,這一點飛度便是典型代表);

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同排量的寶來/高爾夫比花冠載重能力高出150斤!)。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停行駛更加明顯。

日本車之所以輕(相對省油),說難聽點是「偷工減料」的結果,其所謂的省油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降低安全性與操控性為代價換來的。

從國際上汽車售價就可看出,日本車普遍處於中低檔次(凌志等少數高檔車除外),日本車是側重滿足用戶基本安全和代步要求而設計的,至於操控樂趣、品味等就免談了吧,買日本車是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份的。
關於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麼使兩年以後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

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像、鑽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麼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車怎麼能省油么?――車輕!(風阻系數並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麼在日本車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卻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

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

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麼直接的結果呢?舉個例子: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車已經報廢了)。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死,開這么快,你還敢撞牆?」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試驗能過關)。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

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

人要學會自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一定要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一樣。日本人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尤其不會在乎你中國人的死活的!!!

首先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有位網友問我:「德國在中國賣的車也減了配置」。還有的網友說:「日這本車賣給中國的質量次,在歐美的品質還是不錯的。」

這些朋友說的都有一定道理,這次我就試著分析一下「品質」與「質量」的區別。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說:「在國外美女最多的是韓國,大街上到處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基本都是假的。再舉個例子是香港電影。好萊塢越來越重視香港電影,但並不意味著香港電影就有資格與好萊塢相提並論。為什麼,因為凡大賣的香港電影60%以上都能從好萊塢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說沒有香港電影並不會影響世界電影的發展,而沒有好萊塢將引起世界電影的倒退。舉這兩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就是想說質量和品質的差別。什麼是質量好,韓國的美女就可以說是質量好!質量的好壞是外界的評價是一些客觀標準的達標。什麼品質好,品質好就是好萊塢的電影!香港電影可以拍的比好萊塢更花哨(只限武打場面)、更血腥、更緊張。但沒有了好萊塢,我們將直接失去的是想像力(香港電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萊塢想像力的亞洲演繹版)。品質是內在的,是內在的對想像力、原創力、生命力的追求!韓國人以他認為美的標准不斷的整下去的結果並不會使韓國的母親們生出更多符合標準的美女來,只能使他們的美容業病態的發達。而最後的結果是整個民族的自卑!

走了這么遠回到汽車上來,同樣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質量好,但他還沒有能力做到品質好。日本人做汽車的初衷是因為這是一個大的賺錢的產業。他現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車企業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為第一代的企業已經在前赴後繼的沖擊美國市場的過程中傷亡殆盡了。(當時日本沒有什麼汽車消費市場,他做車就是為了出口)當時的美國甚至出過專門針對日本車的笑話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懂得了質量的概念。並且它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圍內挑不出毛病。而這一切是源於他對歐洲人對汽車品質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現在日本車在歐洲仍然是沒有什麼作為的)

再舉個相對專業店的例子,歐洲車的功率響應峰值是在一定轉速范圍內的一個平台,而日本車則只是一個尖點。同樣的道理兩種車都宣稱有ABS系統,德國車通常是連帶著EBD的。而日本車在更貴一些的車型上會標著ABS+EBD!

就是同樣的ABS在極限狀態下的表現也是相差很大的。但這並不影響日本車的質量――因為絕大多數使用者並不能察覺。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遇到極限情況。而一旦遇倒這種極限情況將是致命的!!!

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同樣體現在德國車和日本車在對中國銷售的車型減配置上。日本人在對中國銷售的汽車減配置上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有一種病態心理。(具體為什麼有這種病態心理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在下一次試著分析一下)德國人減配置是因為中國人病態的喜歡日本車的心理造成德國車必須降低成本和他拼價格。我說過在國際市場同檔車德國比日本要高1/4――1/3的價格雙方銷量持平。(中國人為什麼有這種病態心理大家有興趣的話,我也在下次分析一下)
我前段時間在媒體上看見很多關於馬3PK速騰的文章,這兩款車是否PK,這與我無關,這兩款車我都仔細地看過,兩款車都很誘人,特別動感的外形讓兩款車都定位於運動型車,我也覺得很合適;從動力系統上看,馬自達的轉子發動機和大眾的渦能增加發動機都是世界聞名的發動機,第一台轉子發動機誕生於1961年,而大眾的渦能增壓發動機誕生於1966年,渦能增壓最開始是用於飛機的發動機,漸漸地用於汽車。雖然轉子發動機是日本馬自達的技術優勢,其實轉子發動機是德國工程師汪克爾(Wankel)發明的,1988年11月份,日本馬自達公司購買了汪克爾的發動機專利。可見,馬自達的發動機的根還是德國,這就是德國人在發動機上的優勢,或許是德國高速路不限速的情況讓更多的發動機工程師瘋狂的改進發動機。
在世界汽車工業史上,汽車起源於德國,德國車以良好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操控性見長,而日本的地理條件(島國山多)決定了日本汽車也需要良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可是,在動力性方面,日本對此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因為日本的彎路多,車速不能上去,但是對操控性要求高,比如馬自達6的良好的操控性也能說明。德國公路不限速,直路居多,從此德國車不但要有良好的動力性,還要有安全性和操控性,可以看出來,在高速的情況下,不但要有良好的安全性還要有操控性才行。這就是德國車在其高速的情況下比日本車多了一個籌碼,那就是安全性。雖然這有些片面,不能說明所有的日本車和德國車都那樣,但是這一定是絕大多數的日系和德系車的區別。在安全的速度下行使,日系車和德國車都很安全,可是,在超高速的情況下,誰更加安全?
當然,上面題外話,還是回到文章的主體上來,馬3和馬6都不錯,並且,馬6以彎道之王而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厚愛,德國車的捷達和桑塔納10多年市場不衰,寶來除了價格高了一些和後排空間的弱點,但是市場還是一片看好。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
首先,我們看看馬6和馬3的細節,馬3和馬6都具有很棒的外形設計,馬3的動力也很棒,馬6也號稱彎道之王,可是,大家可以仔細地看看馬3和馬6的內飾和做工,不管是馬自達6還是馬自達3,他們的隔音效果都是特別差,不信的人可以自己親自比較。另外,馬3和馬6的做工都比較粗,這可以從他們很細小的部分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就拿馬自達的座椅來說,從座椅的針線勻稱、以及座椅的塑料部件與部件的切合度都可以看出來,馬自達的內飾和做工明顯偏粗。此時,我就覺得有些懷疑了,既然馬3和馬6在外形設計,發動機上都捨得花錢,為什麼那些內飾和部分做工都不可以改進、或者做得更好呢!同時,我們可以比較內飾和做工所需要花費成本與汽車設計、發動機、變速箱等配件的成本,誰更加高?或許傻子都知道後者的成本更加高,可是為什麼還不在內飾和做工上下功夫呢?
其次,我們再看看速騰,甚至德國大眾的別的車型,以及其他德國車,他們的內飾和做工怎麼樣?有句很經典的話:德國人造車如同造藝術品。即使這句話不能用來形容全部的德國車,但是德國的豪華車完全可以用這句話來印證。我們甚至可以從捷達車來看它們的內飾,即使是呢絨的座椅,也絕對做到每一針線的勻稱和到位,速騰也不例外,為什麼我可以這么說,因為我親自仔細考究過兩款車的內飾。
此時,我想到了以前看過的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我不知道日本的本土產的馬自達內飾情況怎麼樣,但是從日本的電子商品的做工來看,日本對細節的要求也是很嚴密的,來到中國後的馬自達的內飾和做工卻變得那麼粗糙了,這是為什麼?難道這就是馬自達在忽悠中國消費者?盡管德國車也有缺陷,比如價格普遍偏高,外形比較古板而穩重,但是德國車在細節上做得較好,在技術研發方面也很有突破。
最後,我想到了一句話:細節都做不好,還能夠持續地做大作強嗎?馬自達被福特收購,或許原因就在此,難道這就是馬自達和德國汽車企業的文化之一。這對於國產車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既然我們在技術上比別人差,但是我們可以從細節上下功夫啊!如果本身技術都不先進,再加上細節也做得不到位,消費者怎麼才會信賴它們。

❼ 大眾是國人的最愛,那德國人最愛什麼車

現在國內出現了很多汽車品牌,但如果要論在人民群眾當中的影響力和整體實力,人們最愛的還是大眾汽車。人們對它的評價就是結實耐用,還特別經濟省油。最早的是大眾捷達還有桑塔納,因為品控好,後來被用作警車、計程車,還有駕校的教練車,也成為了老百姓買車的首選。那麼問題來了,國人這么喜歡大眾車,德國人都買什麼車呢?知道答案之後,讓人覺得慚愧。

❽ 德國人購車花多少錢

酷似第二代豐田RAV4的UFO起價15900歐元,酷似寶馬X5的雙環起價25900歐元。

比較一下看吧。

❾ 德國人如何買車

德國人相對於中國人買車是不太一樣的,他們會把家裡的第一輛車定位為兩廂的轎車,第二輛一般是SUV。由於汽車存在了很多年,大部分人對於汽車的理解已不僅僅是外觀等膚淺的東西了,而是比較專業的性能,如懸掛、轉向助力、等等。

❿ 誰能幫我算算2011新款奧迪a8l4.2拋去關稅是多少錢就是德國人如果買的話是多少錢

這個首先得先參考我國進口汽車關稅的稅率
咱們國家規定 進口汽車排量2.0以下(含2.0)的進口關稅率為5% 排量在2.0——3.0(含3.0)之間的為20% 3.0——4.0(含4.0)的30% 4.0升以上的已經達到了40%(別聽一些人瞎說什麼百分之200多的關稅 現在畢竟不是十幾年前了)
4.2的A8L應該在最後一擋 關稅率為40% 您提這個問題麻煩就麻煩在咱們國家目前進口的2011款奧迪A8L僅有3.0的一個型號 4.2升的只有2010款以前的有報價

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現在知道2011款進口奧迪A8L4.2在我們這賣多少錢的話 您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按照2010款計算的話 國內報價是165萬 40%的關稅 那稅錢應該是50萬左右 刨除運費和經銷商的利潤 估計一輛2010款的奧迪A8L4.2在德國上船運到中國之前的價格也就是100萬左右

2010款的和2011款的報價不會差太多的 所以您暫且就按照2010款的來計算就行 不會有很大出入的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買車什麼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8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1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4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3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3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6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1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9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32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1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4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3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4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5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6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8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9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4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