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如何造電視

德國人如何造電視

發布時間:2022-08-11 07:21:33

A. 請問電視是怎麼發明的

19世紀末,少數先驅者開始研究設計傳送圖像的技術。1904年,英國人貝爾威爾和德國人柯隆發明了一次電傳一張照片的電視技術,每傳一張照片需要10分鍾。1924年,英國和德國科學家幾乎同時運用機械掃描方式成功地傳出了靜止圖像。但有線機械電視傳播的距離和范圍非常有限,圖像也相當粗糙。 192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茲沃里金申請到光電顯像管、電視發射器及電視接收器的專利,他首次採用全面性的「電子電視」發收系統,成為現代電視技術的先驅。電子技術在電視上的應用,使電視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公眾生活之中,1925年,英國科學家研製成功電視機。1928年,美國紐約31家廣播電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電視廣播試驗,由於顯像管技術尚未完全過關,整個試驗只持續了30分鍾,收看的電視機也只有十多台,此舉宣告了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電視藝術的問世,是電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事件。 1929年美國科學家伊夫斯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播送50行的彩色電視圖像,發明了彩色電視機。1933年茲沃里金又研製成功可供電視攝像用的攝像管和顯像管。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至此,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今天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原理與器具,就是根據他的發明改進而來。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 第一台電視機面世於1924年,由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到1928年,美國的RCA電視台率先播出第一套電視片《FelixTheCat》,從此,電視機開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播和思維方式。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 【電視機的發展歷史】 第一台電視機面世於1924年,由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到1928年,美國的RCA電視台率先播出第一套電視片《FelixTheCat》,從此,電視機開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播和思維方式。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 ——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球面到平面 我國彩電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至今已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導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長期,心臟90年代中後期的成熟期。 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誕生在1958年。在大躍進熱潮中,天津712廠彩國產電子管心臟一部分當時蘇聯的元器件生產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當時我國電視機研製技術與日本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但由於受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心臟政治形勢的影響,70年代我國彩電定的發展緩慢,降彩電顯像管等關鍵部件仍需要進口外,生產規模,產量,性能,質量等方面與同期已進入高速發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顯拉大。 70年代未、80年代初我國彩電事業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在自力更生基礎上,遵循以市場換技術的指導方針,與國外合作,彩世界先進技術和設備來發展自己的民族彩電工業。 1978年,國家批准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定點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1982年10月份竣工投產,接著我國彩電工業擺脫了自行摸索的階段,縮短了與國外彩電技術的差距。不久,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我國彩電業迅速升溫,並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並涌現也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 1985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台,超過了美國,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這期間國產品牌無論是技術還是規模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僅長虹的產量就已達到單班日產1500台,但是由於我國電視機市場受結構、價格、消費能力等條件的限制,電視機普及率還很低,城鄉每百戶擁有電視機量分別只有1702台和0.8台。到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934萬台,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 80年代後期,國產彩電品牌囿於技術、品種、功能、質量、價格等諸多因素的局限,難以滿足國內日益教務長的市場需求,於是外國彩電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品牌優勢,不失時機地搶灘中國彩電市場,造成國產品牌發展和產品銷售執著趨弱。 為了沖破洋品牌沖斥中國彩電市場的局面,1989年8月9日,四川老軍工企業長虹決定,長虹彩電在全國范圍全面降價,每台向消費者讓利50元,同時保證國家稅收一分不少。長虹這次彩電降價開創了我國彩電史上價格戰的先河,50天後,國家出台了彩電降價政策。此次長虹第先降價至少產生了兩個劃時代的影響,首先是從此國產彩電擺脫了計劃經濟的陰影,企業真正取得了對自己產品營銷的主動權,為我國彩電業市場化奠定了基礎。此外,正是由於國產品牌不斷通過價格優勢與外國品牌拉開了距離,為彩電最終進入進入尋常百姓家創造了條件。 進入90年代後,我國彩電市場格局動盪,一些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彩電老企業由於競爭能力弱,相繼停產、轉產甚至破產,被無情淘汰,而長虹、康佳、TCL、創維等一批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競爭意識強的彩電企業進入大發展時期,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骨幹企業。外國品牌在國產彩電技術飛躍提升和連續的大戰後,市場銷售勢均力敵頭日漸萎縮。 到90年代中期,全國已有彩電企業98家,國產品牌彩電年產量高達3500萬台,從而穩居世界首位並保持至今。與此同時,國產彩電在質量和高新技術含量上的不斷提高,為開拓國內市場奠定了基礎,而價格更是具有與外國品牌競爭的優勢。1996年,國產彩電銷售額首次超過進口彩電從而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到1998年,我國彩電業進入成熟期,產量持續位居世界首位,電視機產量達到3513萬台,其中彩電產量2643萬台,彩電產量比1980年增長了822倍。此外與實際產量相比,我國電視機的潛在生產能力更大,據電子部統計,截至1997年底,我國電視機生產能力已達6507萬台,其中彩色電視機生產能力4479萬台,有近半數生產能力閑置。我國城鎮居民彩電擁有量已經超過100%,而農村的彩電擁有量也已經達到了32.5%,電視機成為20年來對我國居民生活最具影響力的產品。 當前在品牌經營上,市場格局已基本成型,國產品牌基本可以分為三個組群:第一組群是80年代以熊貓、牡丹、金量等為代表的老品牌,這些品牌現在多進行區域性營銷工作,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具有相當的知名度。第二組群是長虹、康佳、TCL、創維等當紅品牌憑自己的實力和策略控制著絕大部分市場代份額,其中長虹、康佳、TCL三家企業即佔領37.82%的市場份額。而海爾、樂華、春蘭、萬燕、華寶等近年來利用其品牌優勢進行擴張進入彩電行業而構成了新生品牌的組群。由於彩電是技術成熟品牌,生產難度和開發資金不大,所以這個組群發展很快。 進入90年代後期,我國彩電業無論是生產技術、產銷量、企業管理等已全面進入成熟期,彩電市場已形成綜合性品牌競爭,品牌營銷已成為企業經營影響力的因素,品牌特色、營銷策略的成功預示企業產品的騰飛。企業間比技術、比質量、比價格、比服務、構成家電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彩電市場的品牌效應更加集中,並且出現了主導品牌壟斷市場趨勢。市場銷售不斷地向幾個市場知名度高的名牌集中,而非名牌彩電的市場份額則逐漸萎縮。據對我國大型零售商場彩電銷售情況的調查,1998年市場佔有率前10名的彩電品牌,已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且可以支撐高於同類慧名牌產品價位,預計今後名優彩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還會進一步提高,市場集中度還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據國家信息產業部一項統計資料顯示,1998年全國已有3億電視用戶電視機及其帶動的電子元器件等電子產品的產值約佔全國電子信息產品總產值的43%。彩電品種已中早期的黑白進入彩色,由模擬向數字化邁進,顯示器由球面到平面,以至於掌握大屏幕等離子、背投、立體、高清晰度等彩電技術,創新的步伐越走越快。進入品牌競爭時代的彩電企業的產品已不僅僅單指它的有形商品,還包括它的服務、信譽、品牌、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在新的世紀里,國產彩電品牌的歷史任務是塑出具有"中國籍"的國際名牌,只有當一個品牌國際化時,其品牌形象才會更加穩因,而品牌國際化的關鍵是技術在國際上領先。 【電視機的工作原理】 ☆電視信號從點到面的順序取樣、傳送和復現是靠掃描來完成的。各國的電視掃描制式不盡相同,在中國是每秒25幀,每幀625行。每行從左到右掃描,每幀按隔行從上到下分奇數行、偶數行兩場掃完,用以減少閃爍感覺。掃描過程中傳送圖像信息。當掃描電子束從上一行正程結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點前的行逆程回掃線,以及每場從上到下掃完,回到上面的場逆程回掃線均應予以消隱。在行場消隱期間傳送行場同步信號,使收、發的掃描同步,以准確地重現原始圖像。 電視攝像是將景物的光像聚焦於攝像管的光敏(或光導)靶面上,靶面各點的光電子的激發或光電導的變化情況隨光像各點的亮度而異。當用電子束對靶面掃描時,即產生一個幅度正比於各點景物光像亮度的電信號。傳送到電視接收機中使顯像管屏幕的掃描電子束隨輸入信號的強弱而變。當與發送端同步掃描時,顯像管的屏幕上即顯現發送的原始圖像。 電視信號傳輸分配的過程,以轉播其他城市中的實況為例,一般從攝像機、電視中心或轉播車,再經微波中繼線路、發射台,最後到用戶電視接收機。此外,電視廣播衛星和電纜電視也分別是全國性和城市區域性電視傳輸分配的有效手段。

B. 電視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880年,法國人萊布朗克提出使一個鏡面在兩個不同軸線上以不同速度振動,形成往返直線掃描,從而對圖像進行分解和再現。1883年,德國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圓盤掃描法;1897年,德國的布勞恩發明陰極射線管以顯示快速變化的電信號;1923年,美國的斯福羅金發明光電攝像管。1925年,蘇格蘭的貝爾德公開展示了他製造的一台機器,成功地傳送了人的面部活動,解析度為30線,重復頻率為每秒5幀。從此,電視開始了它神奇的發展歷程。1935年,貝爾德與德國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家電視台,每周播放三次節目。1936年;英國播送當時全世界最清晰的公共電視節目;1939年,美國播出固定的電視節目。人們的生活從此與電視產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聯系。1938年,德國人弗萊徹西格提出三槍三束彩色顯像管設想;1949年,美國首次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隻三槍三束彩色顯像管;1957年研製出全玻璃殼彩顯管;1964年研製出全玻殼矩形顯像管;1969年研製出黑底顯像管使亮度提高了一倍;1968年,日本索尼公司研製成一槍三束彩顯管;1972年,美國研製成功自動校正會聚誤差彩顯管。至此,彩色電視的發展進入成熟期。

C. 電視是誰發明的

1, 發明者: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 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電視機。

2,工作原理: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D. 是誰發明了機械掃描電視

1926年1月27日第一台機械電視機誕生。來自蘇格蘭的約翰·貝爾德首次示範表演了能以無線電播放電影的機器,它被稱為電視。然而,僅僅過了9年,機械電視機就被無情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產品:電子掃描電視機。

E. 電視機是怎麼生產的

這個問題不是怎麼好回答,總的來說19世紀末,少數先驅者開始研究設計傳送圖像的技術。1904年,英國人貝爾威爾和德國人柯隆發明了一次電傳一張照片的電視技術,每傳一張照片需要10分鍾。1924年,英國和德國科學家幾乎同時運用機械掃描方式成功地傳出了靜止圖像。但有線機械電視傳播的距離和范圍非常有限,圖像也相當粗糙。

192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茲沃里金申請到光電顯像管、電視發射器及電視接收器的專利,他首次採用全面性的「電子電視」發收系統,成為現代電視技術的先驅。電子技術在電視上的應用,使電視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公眾生活之中,1925年,英國科學家研製成功電視機。1928年,美國紐約31家廣播電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電視廣播試驗,由於顯像管技術尚未完全過關,整個試驗只持續了30分鍾,收看的電視機也只有十多台,此舉宣告了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電視藝術的問世,是電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事件。

1929年美國科學家伊夫斯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播送50行的彩色電視圖像,發明了彩色電視機。1933年茲沃里金又研製成功可供電視攝像用的攝像管和顯像管。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至此,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今天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原理與器具,就是根據他的發明改進而來
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郊外的亞歷山大宮,播出了一場頗具規模的歌舞節目,並首次開辦每天2小時的電視廣播。全倫敦只有200多台收視電視機,但它標示著世界電視事業開始發跡。對當年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道,更是年輕的電視事業的一次大亮相。當時共使用了4台攝像機拍攝比賽情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電子攝像機。這台機器體積龐大,它的一個1.6米焦距的鏡頭就重45公斤,長2.2米,被人們戲稱為電視大炮。此後,價格相當昂貴的電視在英國中上層家庭開始有所普及。1937年,該公司播映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時,英國已有5萬觀眾在觀看電視。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約有兩萬家庭擁有了電視機。

1939年4月30日,美國無線電公司通過帝國大廈屋頂的發射機,傳送了羅斯福總統在世界博覽會上致開幕詞和紐約市市長帶領群眾遊行的電視節目。成千上萬的人擁入百貨商店排隊觀看這個新鮮場面。二戰結束時,美國約有7000台電視機。二戰前開辦電視的還有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
聯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結合本節整體教材指出電視藝術普及的條件:電子技術等方面的進步,社會巨大變化和人類新的精神需求及商業利潤的驅動。建議教師從電視機研製、電視轉播、電視節目製作三方面稍作補充,如:電視機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電子管、晶體管電視迅速發展到集成電路電視,目前,電視正在向智能化、數字化和多用途化邁進;電視轉播也由衛星傳播到衛星直播。

F.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電視的歷程 一、「用電來看東西」——電視大事記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用電來看東西」是許多科學家的夢想。為此,他們進行了卓越的努力。那時,他們還不知道他們要發明的東西叫電視。 回顧電視的發明歷程,我們發現:電視不是某一個人在某一天突然發明的,而是許多科學家、發明家幾十年的勞動成果。 以下是電視發明的大事記: 1844年,有線電報: 1844年5月24日,美國人塞繆斯·莫爾斯用電碼從華盛頓特區向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傳送了一句話:「上帝究竟創造了什麼」。兩地之間架有銅線,相距只有20英里,但從此開始了現代通訊的新紀元。 1895年,無線電報: 1864年,蘇格蘭人馬傑姆斯·克拉克·克斯韋爾提出了電磁波存在的理論。1888年德國人海因里希·赫茲在實驗室里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所以,電磁波振動的頻率是以「赫茲」命名的。我們今天叫它無線電波。 義大利人古力英·馬可尼自己製作了一套產生無線電波的裝置,1895年成功地發出了無線電報,激起了人們對無線電前途的極大熱情。 1906年,無線廣播: 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J·安布羅斯·弗萊明發明了電子管。1906年,美國人德·弗雷斯特將弗萊明的二極體改進為三極體。當年聖誕之夜,行駛在大西洋上的輪船報務員從無線廣播中接收到了聖誕歌曲,這是R·A·弗森頓從美國馬薩諸塞州發出的。電子管後來為晶體管所代替,使接收機體積更小,性能更可靠。 1922年底,美國已有500多家廣播電台開始播音,家庭收音機售出達200萬台之多。至1930年,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了廣播電台。 1935年,E·A·阿牧斯特朗發明了一種不受雷電干擾的無線電廣播——調頻廣播(FM),它也可用來發射電視信號。 1925年,機械電視系統: 1925年10月2日,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利用其發明的機械電視機,成功地進行了發射和接收電視畫面的實驗,由此被後人稱為「電視之父」。但在他以前,許多科學家的重要發明為他的機械電視系統奠定了基礎。這些科學家是:發現化學元素硒的瑞典科學家布爾茲列斯、發明硒元素光電效應的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梅、發明機械掃描羅盤以解決圖像傳送問題的德國科學家保羅·尼普柯夫、發明電子顯像管的俄國教授鮑里斯·羅津等等。據統計,從1919年到1925年,各國科學家提出的有關電視的發明專利申請達100多項。 1927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使用有線方式傳送電視節目,播出了當時的聯邦商業部長赫伯特·胡佛的演說。1932年,英國科學家休恩伯格發明了電子電視攝像管。1921年,年僅15歲的美國男孩P·T·法恩沃斯向老師展示了他的電子電視系統草圖,9年以後,他取得了電子電視裝置的專利。電子電視很快地取代了機械電視系統。 1936年,電視台: 1936年11月2日,是電視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電視台,正式播出電視節目。我們通常把這件事看作是電視的發端。30年代建有電視台的還有前蘇聯和美國,都在1939年。但同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阻礙了電視的發展。戰爭結束後,電視事業迅速進入繁榮時期。法國、荷蘭、德國、比利時、波蘭、義大利、墨西哥、古巴、阿根廷、委內瑞拉、加拿大、多米尼加、日本、菲律賓等國紛紛在1949~1953年之間建立了電視台。 1954年,彩色電視: 電子電視的第一代是黑白電視。從20年代至50年代,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致力於研究彩色電視。1954年美國正式播出彩色電視節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辦彩色電視的國家。進入60年代,日本、加拿大、法國、聯邦德國、前蘇聯、英國也開辦了彩色電視。到1991年,全世界169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50個建立了電視台,其中142個播出彩色電視,包括中國。 1958年,中國電視: 中國的電視起步於1958年。5月1日,中央電視台的前身——北京電視台試驗播出電視節目。9月2日正式播出。早期的電視節目非常簡單,大多數是新聞片和紀錄片,所以,有些人叫這個時期為「新聞紀錄片時代」。電視觀眾也很少,因為電視覆蓋率極低,開始的覆蓋面只有北京的一半,而當時全北京只有50架電視機。沒有人知道電視播音員是誰,在那個時代,也沒有電視明星。 中國電視發展的黃金時代是在80年代。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使電視終於有了飛速發展的機會。1980年,全國有電視台38座,到1990年,則有了509座。1980年,全國平均每100人只有0.9人有電視,但到1990年,平均每100人中有16個人有了電視機。1995年,電視台已達到837座,中國有電視機的人將近3億。現在全國約86.2%的人口可看到電視。遠不象50——60年代,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中央電視台的節目。 1962年,衛星和電視廣播: 當用微波技術進行遠距離傳送時,電視播出常常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所以,在60年代以後,各國利用通信衛星傳送電視節目。1962年7月10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電星一號」,將電視節目傳送到大西洋彼岸。 1964年國際衛星通信組織成立,於4月6日發射了第一顆國際商用同步衛星「國際通信衛星1號」,為北美和歐洲之間傳送廣播電視節目。一些專家指出,「國際通信衛星1號」標志著世界正式進入了衛星通信時代。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電視通過衛星轉播了登月實況,全世界大約有47個國家和地區的7.23億人觀看了這次衛星電視轉播。 從1984年起,我國也開始發射衛星,或租用國外衛星提高電視覆蓋率。到1990年,中央電視台一、二套節目由國內衛星傳送,教育電視台一、二套節目由租用的國際通信衛星傳送。同年4月,中國還替亞洲通信衛星公司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1992年10月1月,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通過「亞洲一號」衛星正式播出,節目可傳送到港澳台地區。1996年,全國除中央電視台外,有17個地方電視台的節目上了衛星。 今天,新的發明層出不窮,對此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所以我們簡直無法想像那時的一項發明給人們帶來的震動、驚訝和狂喜。莫爾斯發明了電報,當地的一家報紙寫道:「相隔數百英里的人,可以立即互相交談,這種石破驚天的大事,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簡直就不能相信」。當時,許多人圍住辦公室,他們保證「不出聲,不擁擠,不在乎是否看得懂,只想看一眼,然後告訴別人說他們看過電報機了」。1858年,當大西洋海底電纜連通了美國與歐洲時,紐約竟爆發了盛大的慶祝遊行,出現了許多激動人心的場面。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首次正式播出電視節目時,演員為慶祝電視誕生唱出一首《電視之歌》: 這奇妙神秘的光束, 是關於我們的故事。 這里的聲音和圖像從空間傳向你 帶給你一片驚喜和新奇…… 人們普遍相信,電報、廣播的發明將改變人們的生活,進而改變世界。正如莫爾斯所預言的那樣,「不久以後,這個國家的地表上,將布滿『神經』,用閃電的速度傳輸各地發生的事情,整個國家的人彷彿近如毗鄰」。 走過有線電報、無線電報、無線廣播、機械電視系統、電子電視、彩色電視和衛星電視的歷程,我們前輩的「用電來看東西」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不僅如此,電視還大大縮短了空間、時間的距離,我們真的「近如毗鄰」了。 二、沒有電視的日子 今天,看電視成了象吃飯睡覺一樣平常的事情,於是,我們幾乎忘記了沒有電視的日子。 在沒有電視的時候,我們從廣播、報紙中閱讀新聞,我們依靠電影、雜志等媒介來獲取娛樂。那時,生活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沒有那麼多信息需要知道,沒有那麼多明星引起我們的關注,也沒有那麼多娛樂讓我們高興,當然,也沒有那麼多電視劇讓我們感到煩悶或無聊。 在一些偏僻的山區,至今仍沒有電視機。1991年我就走訪過這樣的村莊。整個村莊只有兩台電視機,但只是擺設。因為打開電視機,人們只能看到「雪花」,不能看到圖像。電視信號還不能到達深山裡的村莊。但人們如此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村裡的有線廣播維修員,是個30歲左右的小夥子。每天,他堅持收聽有線廣播,將海灣戰爭的新聞寫在村口的木板上,還根據戰況的變化修改他的「海灣戰局圖」。在采訪村裡的孩子們時,我驚訝地發現,他們都知道「海灣戰爭」。 這個村莊沒有電視,但通過有線廣播和報紙頑強地與外界保持著聯系。可惜所有的新聞都是經過這個維修員篩選的。我想如果有機會看電視的人,都希望自己親眼看到那些新聞,需要選擇的時候由自己選擇,而不是別人代替自己選擇。但當自己不能看新聞的時候,有人告訴你新聞就很不錯了。 我也見過沒有電視、同時又很封閉的山寨。1992年我去過這樣一個山寨,我簡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山寨里過著很原始的生活,沒有電視、廣播和報紙。一些孩子看見我們嘀嘀咕咕,然後大聲喊:「他們是美國人」,「美國人是敵人」,「把他們打出寨子」。我們就在亂石紛飛中離開了這里。「美國人是敵人」,這還是五十年代冷戰時期的口號,中美關系早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但他們一無所知。同一年,我在上海遇到了一個戴著「隨身聽」的中學生,他告訴我,他要去美國留學。同一國家同一時代的孩子對美國的認識就是如此不同。 1996年5月我到河北山區的一個村莊去采訪一位17歲的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他正放假在家。我們一行人隨他下田。空曠的山野,貧瘠的土地,極遠處隱隱傳來開山炮聲使我感到到了另一個世界。但回到他家,電視正開著,我突然覺得我還在原來的世界上。我們所熟悉的敬一丹、趙忠詳、倪萍正在電視上侃侃而談,家裡牆上貼著港台歌星的照片……正是電視把我們連在了一起。男孩對我們說,他特別喜歡看中央台的新聞節目、「軍事天地」和河北台的「國防一刻鍾」。 如果電視的人口覆蓋率是86.2%的話,那麼,我國還有約24%的人口,也就是說,至少還有3億人還在過著沒有電視的日子。沒有電視,就沒有信息的迅速傳播,沒有新觀念的沖擊,也缺少教育、經濟、合作、交流的機會。對青少年來說,電視是一個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我們幾乎無法估量電視對生活的巨大影響。在現代社會里,是否能把自己放在更廣闊的世界裡尋求發展,可以使人有完全不同的命運。 無論電視有多少缺點,我們都不能再過沒有電視的日子了,除非我們發現了比電視更好的傳播媒介。 三、電視的未來 在這一節里我們將描述有關未來電視的技術發展。這些技術有的正在試驗之中,有的則已發展成熟。 ◆電纜電視 有時我們也稱為有線電視。它是由共用天線系統演變而來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電視傳播網路。科學家開始研究電纜電視,主要是為了解決山區、邊遠地區的電視接收問題。在這些地區,也包括城市裡高樓林立的地區,電視屏幕總有「雪花」或「橫豎道」,使人們不能看清楚圖像。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使用較好的接收天線,接收無線電視信號,再用有線方式同我們家庭里的電視機聯結起來,形成一個電視網路。50、60年代,國外就進行了有線電視的試驗。70年代發射了同步通信衛星以後,有線電視就可以通過衛星傳送電視節目了,這就大大增加了傳送的節目套數。為了看到這些電視節目,沒有接收問題的家庭也申請加入有線電視網。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實驗有線電視。到1992年的時候,我們還不太能接受這種收費的有線電視。那年的北京觀眾調查表明,近40%的觀眾表示,不願意或不太願意每月多花5、6元錢看有線電視。但今天,我們已經看到,如果有條件的話,很多家庭都願意加入有線電視網,到1996年底,有線電視網的用戶已達到5000萬,當然是為了看到更多的、更好的電視節目。 ◆圖文電視 圖文電視是從70年代開始研製的新技術,在歐洲最為發達。剛開始研製圖文電視,是為了那些沒有聽力的人能夠收看電視。研究者設想利用電視掃描的間隙傳送文字和圖形資料,使失聽者也能順利地理解電視節目。也就是說,在電視播出的一組節目後面,同時有另一組節目也正在播出,如果你有圖文電視的解碼晶元,你就可以看到這組節目。接收圖文電視需要特殊的接收裝置。 與電纜電視的發展一樣,圖文電視的發展逐漸背離了它的初衷。它的確能解決失聽者看電視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利用這種技術大大擴大了畫面內容和服務范圍。圖文電視提供新聞、娛樂活動消息、體育比賽結果、天氣預報、股市行情、旅遊服務、購物信息、節目預告、交通信息等。觀眾收看圖文電視,就象閱讀報紙雜志一樣,可以自由選擇看哪一「頁」。圖文電視的單位也是「頁」。英國、德國的圖文電視大約300頁,荷蘭、義大利大約900頁。 我國中央電視台在1994年11月28日開始正式播出圖文電視節目。目前已經有中央台1、3頻道、北京電視台、江蘇電視台以及浙江、四川、山東、廣東、遼寧、吉林等地的廣播電視信息中心的圖文節目開始播出。現在我們還不大知道圖文電視,原因之一是還沒有生產出更好的圖文接收裝置,使圖文電視難以普及。但是,據專家預測,圖文電視在未來是有發展前途的,因為它大大擴展了現有電視的功能。 ◆高清晰度電視 進入70年代,一向喜歡在技術領域領先的日本人開始預測電視的發展方向。電視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他們認為,電視應該看起來更清晰、細膩,用技術用語表達就是:要有更高的解析度,最好與我們看實物的感覺一樣。他們相信,他們的高清晰度技術將代表全世界電視發展的方向。 到了90年代,高清晰度電視在日本研製成功,日本人開始享受高品質電視,並試圖將它推向世界市場,想把它變成世界性的標准。純粹是出於利益考慮,歐洲各國等拒絕了日本的推銷,開始自己研製高清晰度電視。但這種拒絕給美國人、歐洲人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他們在想,當電視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是畫面品質更重要,還是電視節目內容更重要?當畫面品質達到一定標准時,還有沒有必要再用高技術來發展畫面品質? 關於高清晰度電視有很多爭論。一種典型的觀點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介實驗室教授尼葛洛龐帝提出來的。他說:「看電視的時候,你會抱怨圖像的解析度、屏幕的形狀或畫面的質量嗎?大概不會吧。如果你有什麼抱怨,一定是對節目內容不滿意,比如你會抱怨,空有57個頻道,卻沒什麼可看的。」所以,尼葛洛龐帝認為,電視的升級換代,如果僅僅是為了影像的精緻化,而不是為了節目的藝術性,那就是一個錯誤的決策。基於這種考慮,他在他的著作《數字化生存》中指出:「高清晰度電視是個笑話」。 那麼,電視的前途在哪裡?尼葛洛龐帝提出,電視的前途是研製和發展數字電視。當然,日本已在研製高清晰度電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想放棄是很困難的。但歐洲共同體在1993年已經決定放棄研製模擬技術的高清晰度電視的計劃,以迎接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數字電視 什麼是數字電視?從外表看,數字電視有更大的屏幕,更清晰的圖像和高質量的聲音,而且特別薄,相當於現在電視的十分之一,可以掛在牆上。數字電視的工作原理與以往的電視完全不同,從節目製作到信息傳輸、接收都不相同,這就需要徹底更換電視設備。那麼,這么大的代價僅僅是為了得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屏幕嗎?尼葛洛龐帝說明,當然不是。他提示說:「理解未來電視的關鍵,是不再把電視當電視看待」。未來電視最重要的特徵是:電視將與計算機技術融為一體,或者說,數字電視就是計算機化了的電視,即「電腦就是電視」。 既然電視就是電腦,那麼,數字電視就有了電視和電腦的雙重功能。利用數字電視,可以看電視、錄像、電影,也可以使用電腦、互聯網、聯網電話、電子信箱、電腦游戲、家居購物等。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描述了這種新型電視:每天六點鍾有晚間新聞,但電視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傳送給你;電視還可以專門為你編輯,你喜歡什麼新聞,你就可以得到什麼新聞;如果你想欣賞一場球賽,你可以選擇觀眾席上的任何位置的角度來欣賞;大多數電視節目,不需要我們記住它們的播出時間,我們可以在想看的時候將節目下載到電腦中,就象我們在看報紙或書籍,可以隨意瀏覽,可以調整觀看次序一樣,不受時間和日期的限制……以往電視只是由電視台向觀眾的單向傳播,而數字電視則是一種互動式傳播,觀眾可以享受大量的綜合信息和娛樂服務。 數字電視離我們還有多遠?1997年4月4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為四大電視公司(ABC、CBS、NBC與FOX)免費發放了數字電視的廣播經營許可證。到2006年,美國全國將取消舊的電視系統,這就意味著美國現在的2.7億台電視機8年之後將成為垃圾。我國在什麼時候能普及數字電視,這還是一個未知數。有的專家提出需要一段時間過渡,即採用一種接收裝置即可接收舊的電視系統信號,也可接收數字電視的信號。也有的專家提出了「錢」的問題,的確,發展數字電視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場正在發生的革命,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電視的未來至今沒有定論,仍然是個大有爭議的問題。

G. 彩色電視機是由誰發明的怎麼發明出來的呢

彩色電視機美國的發明家伊夫斯於1929研製出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電視機的發明過程。

電視機的發展最開始是19世紀末,很多先驅者都開始研究傳送圖像的這一個技術,直到1880年一個法國人提出了可對圖像進行重組,到後來1883年德國人也提出圓盤掃描法。1897年德國的布勞恩發明了射線管可以顯示一些電信號,後面英國的貝爾威爾和德國的科隆一起努力開始了電視技術,但是每次上傳一張照片所需要的時間都非常長。所以這個技術也沒有被廣泛應用。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H. 電視怎麼由來的

1906年,蘇格蘭青年貝爾德建立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立志要製造一台電視機。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1925年,他終於利用舊無線電器材、舊糖盒、自行車燈透鏡和舊電線等廢舊材料,造出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電視攝影機和接收機。

在試驗中,熒光屏上顯示了圖像。1926年1月27日,貝爾德在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向40名科學家表演了他的發明。

他在一間屋內放電視,科學家們在另一間屋內觀看,熒光屏上出現一個人在抽煙和說話的畫面。這次表演後來被國際公認為第一次公開播放電視的日子。

(8)德國人如何造電視擴展閱讀:

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它是一小群位於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結晶。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討論和探索將圖像轉變成電子信號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詞就已經出現。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

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小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美國RCA1939年推出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隨著1875年電話發明以及無線電和電影技術的發展,很多科技人員著手研究圖像傳送技術,想應用最新科技成果,對靜止或活動的景物、影像進行光電轉換,並將電信號傳送出去使其他地方能即時重現畫面。

首先發明和實現這樣電視系統的是英國工程師J.L.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貝爾德於1923年7月26日向英國專利局申請了名稱為「通過有線或無線電波通信方式,傳送圖像、肖像和場景的系統」,並於1924年10月9日獲得授權,專利號為GB222604。

該系統與其說是電子式的還不如說是機械式的。它是基於德國柏林的俄裔德國人P·尼普可夫(Paul Niphow)。名稱為「電子望遠鏡」的1884年的德國DE30105號專利,「電子望遠鏡」包括兩個相同的旋轉盤,一個設於發送機上,另一個設於接收機上。每個盤有24個方孔,還有傳輸圖像的光電管。

I. 世界上第一部智能電視機是多少年誕生地

電視機是英國的約翰貝德(1888-1946)在1925年發明的。小時候很愛科學,喜歡動腦筋。長大後,他經過長期努力製成了第一台電視機。在1941年他又研究出了彩色電視機。 上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開始研究電視機。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接著,他想到應該把圖像發射得遠一點、清晰一點。他把幾百節干電池串聯起來,使電壓達到了兩千伏,這樣,馬達就會轉動得更快,使「掃描」圖像的速度加快,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只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第二天,倫敦《每日快報》用「發明家觸電倒地」的大標題報道了他觸電的新聞,也介紹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況。 在這之後,貝爾德的實驗毫無進展,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無錢付房租,他只得把設備上的一些零件賣掉,換錢糊口。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貝爾德(1888-1946),電視機的發明者。他的發明成功後,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英國廣播公司不願意,後經議會決定才獲准。1936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在倫敦播放電視節目。 他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現被陳列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中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如何造電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