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在青島哪裡演習

德國人在青島哪裡演習

發布時間:2023-03-30 13:48:39

A. 青島棧橋的歷史

青島棧橋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1891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山東巡撫張曜的陪同下來當時的膠澳視察,回京後果斷向清廷提議應在青島口一帶設防。同年6月14日,內閣明發上諭:「擬在膠州、煙台各海口添築炮台,著照所請。」同時要求登州鎮總兵衙門由登州(今蓬萊)移居青島口。隨後登州鎮總兵章高元在青島口建總兵衙門,是為青島建置的由來 。
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扎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棧橋,1893年竣工,長200米,寬10米,石基灰面,橋面兩側裝有鐵護欄。
光緒二十年(1894年5月29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摺:「登州總兵章高元,承辦各台基址已具,道員龔照玙又於青島前建設大鐵碼頭一座,現擬於鐵碼頭後建造水雷營,緊扼口門現辦畝孝煙台、膠州兩海口防務,事同一律,宜各設水雷兵營,各制下雷輪船一艘。」
從李鴻章的奏摺可知,在青島的軍事防禦設施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晚清中國北方海防系統的一部分。而在膠澳建造的每座建築也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大鐵碼頭就是專供「下雷輪船」裝卸水雷、上煤運械而建造的海軍專用碼頭。棧橋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 。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是青島最早的碼頭。
青島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國侵佔青島後,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後,當局開始進行新的城市規劃,許多物資由海上運來。為了方便運輸,德國人又對棧橋進行了改造,在橋面上鋪設軌道,上面山李可以跑軲轆馬(專門裝貨物的車子)。
1901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鐵護欄改為鐵索護欄,在南端鋼制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1年10月7日,小港碼頭建成,運輸物資均由小港碼頭承擔,棧橋的運輸功能也慢慢減弱。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05年前後,商貨運輸移至青島大港,棧橋遂成為船舶檢疫、引水專用碼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8月27日,日本第二艦隊到達青島海域,封鎖了青島海面。日軍從陸路和水路進攻青島。當時水路方面是從嶗山灣完成登陸,不過最終佔領青島後,日軍也效仿德軍在棧橋上舉行了閱兵儀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
1922年12月,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閱兵,以顯示中國主權的收回。
1931年9月,青島市政當局出25.8萬元,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擴建,橋身加長到440米。將原橋的鋼木結構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面鋪以水泥,同時將橋面高度提高了0.5米。在棧橋北端沿海建了棧橋公園,種植樹木花卉。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1933年4月,整個工程竣工。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游覽點 。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1938年1月10日,大批日軍從沙子口登陸再次佔領青島,次日一撥日軍又開始從棧橋登陸 。一個時期,棧橋作為軍用碼頭,不準中國人進入 。
新中國逗耐遲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將橋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樁改為16排樁,並新建眺望台1座,同時將橋入口處的6根擋車石柱拆除,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橋身按抗風浪50年一遇標准、回瀾閣基礎按百年一遇標准加固。棧橋北段拆除重建,側牆採用漿砌蘑菇石鑲面,整個橋面用機刨花崗岩板鋪裝。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 。
2013年5月26日下午,青島遭暴雨襲擊,全市平均降水量26毫米。5月27日清晨青島棧橋中段東側出現了一處30多米長的坍塌 。2013年11月2日,山東省青島棧橋的橋身部分實現合龍 。2014年4月25日,經過11個月的加固維修,棧橋重新運行開放 。
經過數次重修和改建,現橋身長401.45米,其中引橋長236.1米,孔橋149.7米,回瀾閣處三角形橋頭長15.65米。棧橋南端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回瀾閣」,閣頂覆以黃色琉璃瓦,周圍有24根圓形亭柱,閣佔地151平方米,總建築面340平方米,閣內為兩層圓環形亭堂,中央有34級螺旋式階梯,登樓遠眺,前海景色盡收眼底,即為青島十景之一「飛閣回瀾」 。

B. 舊相冊——青島老十景之二琴嶼飄燈

琴嶼飄燈,為青島老十景之一。1936年,當時的青島市政府曾對青島的旅遊景點組織過評選,由此便產生著名的青島十景,分別為:飛閣回瀾、穹台窺象、匯濱垂釣、琴嶼飄燈、丹邱春賞、湛山清梵、東園花海、燕島秋潮、會崎松月和登瀛梨雪。青島十景,成為當時游旅觀光的導向,至今仍有著深遠的影響。

      琴嶼飄燈,便是與棧橋回瀾閣同處青島灣中、南北遙遙相對的小青島。小青島,原名「青島」,別名琴島、琴嶼等,海拔17米,面積0.024平方公里,北距海岸720米,東距陸地370餘米,有長長的防波堤與陸地相接。小青島的「青島」之名最早見於明代,清乾隆《即墨縣志》即已有「青島」的記載,因島上汪信「山岩聳秀,林木蓊鬱」,故得「青島」之名。

      小青島的「琴嶼」之名,來自其形狀。嶼,即為小島,因島的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島」之稱。又說,小青島離岸很近,海浪撫岸,有琴瑟之聲,故稱琴島。小青島,在很早以前是陸地的一部分,但在海浪長年累月的沖蝕雕鑿下,漸與陸地分離,始成今日之形狀。

      小青島很小,但其名氣很大,因為「青島」這座城市就是因其而命名。青島的一些地名均是以「青島」命名,如青島灣、青島口、青島村、青島河等。而青島村前,小青島所在的海灣幾百年前就是漁港和停泊商船之地,更是一處避風的天然良港。海水漲潮時,海船可自青島灣駛入天後宮一側的青島河,由此也催生了後來神明的「青島口」的發展。

      明萬曆六年(公元前578年),即墨知縣許鋌上疏朝庭開放海上運輸,獲准在縣境內開放青島、女姑、金家等海口,青島口成為有一定規模的商貿口岸。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清政府為加強膠澳海上防務,將登州總兵衙門移置青島口,並調四營兵力約2000人移駐膠澳,青島的建置由此而始。

      1897年,垂涎膠澳戰略地位的德國人,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青島口淪為德國殖民地,被命名為「青島」。而青島灣中的「青島」,德國人稱「阿克那島」,青島人則開始稱其為「小青島」。1900年德國人在島上修建了燈塔,高15.5米,呈八角形,通體用白色大理石砌築,塔內裝有水晶棱鏡鑲成的反射鏡,並以牛眼形旋轉式閃光燈發光,海上射程12海里,為進出青島灣、膠州灣的船舶導航。

      1914年8月20日,日本對德宣戰,小青島被日本人佔領,改名為「加滕島」。1915年7月,日本人將戰爭中被毀壞燈塔重建,高12米。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小青島於20世紀30年代初被辟為「小青島公園」。園內設茶廳、花圃、石凳、石椅,並闢建道路,修築遊艇碼頭。

      1938年1月10日,日軍在青島山東頭登陸,青島再次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小青島也隨之成為日軍的軍事基地。1941年,日軍在小青島上修築了長377米、寬8米的防波堤壩與陸地相連,從此小青島成為陸連島。小青島的東側,遂成為日軍軍艦的停泊地。

    自抗戰勝利到解放後小青島一直由部隊駐守,直至1988年6月,小青島再次辟為「小青島公園」,並正式對遊客開放。小青島,以青島的著名地標和青島的象徵之一,現次成為青島的旅遊熱點。

      小游陵告青島之美,夜晚尤勝白天,每當夜幕低垂,島影朦朧,而燈塔遠射的燈光時明時暗,與海面上的波光交相輝映,繪出一幅瑰麗的夜色畫卷,這就是人們為之陶醉的「琴嶼飄燈」。

      沿萊陽路上的海軍博物館和魯迅公園之間的琴嶼路西行約千米,便可到達小青島公園。沿途的紅礁石和美麗的浪花,吸引著一撥撥拍婚紗照的人們來到這里。

      這條長377米、寬8米的防波堤將小青島與陸地連接到一起了。特殊的防浪造型削除了風浪對灣內的影響,任憑外面波浪濤天,灣內依然風平浪靜。

      小青島公園入口右側是海軍博物館,走在防波堤上便可清晰地看到海軍博物館室外展區停放的魚雷、飛機、艦炮和水面上的各種艦艇。

      101鞍山艦,是我國於20世紀50年代自蘇聯引進的07型驅逐艦,1969年5月,改裝成導彈驅逐艦。於1992年4月24日退役,它曾是中國海軍最大的水面戰斗艦;531「鷹潭艦」,是參加過1988年保衛南沙的「3.14海戰」的功勛艦,是我國首條安裝防空導彈的護衛艦,滿載排水量1,924噸,最高航速26節,裝備海紅旗-61型艦空導彈,最大射程在11KM左右,1994年光榮退役;105濟南艦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同時也是一艘試驗艦。在服役的36年裡,先後完成了艦體強度、航速、穩定性驗證,還對某型反潛導彈、艦炮進行了多次極限射擊,共進行試驗2000多項,取得各項數據300多萬個,被譽為「海軍裝備的開路先鋒」。

      防波堤西端的蘑菇亭,這里是北眺小青島,東瞰海軍博物館和回望魯迅公園海濱的最佳之處。

      《琴女》青銅雕塑,位於小青島廣場中央,高2.8米,1989年11月落成。琴女,全身裸露,身姿曼妙、婉約清麗,手持中國古老樂器箜篌,踮腳眺望著大海,美妙的樂曲聲似乎在人們耳邊回盪。傳說中,琴女是一位仙女,她愛上了青島漁村裡的一個小夥子,每天傍晚,琴女都會站在海邊撫琴,等待出海的丈夫平安歸來。

      貝殼亭,亦稱海韻亭,位於小青島的西南角,美麗的造型吸引著遊人前來。駐足亭中,可觀海聽濤,可靜坐遐思。

      過貝殼亭轉而北行,便是小青島的西岸。這里是觀賞老青島西部風光和拍攝落日的好地方,每當黃昏來臨,這里都會聚集著大量的攝影愛好者。

      落日,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長卷。夕陽時分,雖然已近黃昏,但瑰麗的晚霞依然使人喜愛,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

      走至小青島北端,又是一條長長的擋浪壩,直插海中。這條擋浪壩使小青島東部的海灣更加平靜無浪,成為地地道道的避風港。走上僅容一人的壩頂,四面的風光盡收眼底。

      青島灣畔,自西陵峽路轉向太平路,近處的青島海關、海上皇宮、青島棧橋、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大樓、青島百盛商廈、棧橋王子飯店、天後宮、太平路小學、德人監獄一 一在目。

      遠處的天主教堂、江蘇路基督教堂、沂水路的膠澳總督府舊址依稀可辨。信號山頂上的三個不同高度的紅色圓頂蘑菇樓,似乎就近在眼前。而身後就是綠樹成蔭的小青島山和高聳在山頂的白色燈塔。

      魚雷洞庫,位於小青島的東北側。1941年,日軍打通山體,設立了魚雷軍火庫,並在洞外鋪設窄軌鐵道,以供魚雷運輸。

      小青島不大,簡單繞山體走一圈十分鍾足夠。但若是細細品味,就不一樣了。小青島是青島歷史的見證者與守望者,是青島這座城市名稱的賦予者。小青島是美麗的,站在小青島上看青島,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正在迅速發展和崛起的大青島。

C.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在事件發生的前一天,即1897年11月13日,平日常駐上海吳淞口的德國遠東艦隊就出現在青島南面的外海。在此前的11月7日,德皇威廉(Kaiser Wilhelm II 1859-1941)就「決定立刻動手」對巨野教案的發生給予中國報復。是日深夜,他電令遠東艦隊司令海軍少將迪特里希(Otto von Diederichs 1843-1918)作好准備。10日,德艦啟航向膠州灣進發。
迪特里希(舊譯 棣利斯或棣利司)率領的這支船隊由五艘軍艦組成,4300噸的「威廉王妃」號(S.M.S. Prinzess Wilhelm)、5200噸的「鸕鶿」號(S.M.S. Cormoran)、7650噸的旗艦「皇帝」號(S.M.S. Kaiser)和並未參加實際行動的「伊倫娜」號(S.M.S. Irene 4300噸)、「阿克納」號(S.M.S. Arcona 2370噸)。
實際上,在13日下午4點德國艦隊一出現,就被駐防清軍的瞭望哨發現。此時的章高元(1841-1913)據說正在和屬下打麻將,得到信報他曾命人前往德艦詢問前來的目的。迪特里希委派副官Amon上尉帶領兩名軍官和翻譯上岸拜會章高元,在得到「借地演習,進行臨時休整,很快就會離開」的答復是後,章才如釋重負。為了表示友好,並盡地主之誼,章表示要在衙門設宴招待迪特里希,但被德方婉言謝絕。由於此前,每逢冬季常有俄國艦隊前來暫泊,而且德國一直對華「友好」,又在「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公正」,大概諸多的因素蒙蔽了曾參加過甲午戰爭的章高元,他的懈怠與麻痹大意,直接導致了次日他與德軍的對峙與博弈,滿盤皆輸……
過程
德國艦隊在入夜後有了充足的時間來進行佔領前的部署。「皇帝」號和「威廉王妃」號留在小青島附近的外錨地,准備在遇到抵抗時炮擊沿岸的總兵衙門、兵營和炮台。而「鸕鶿」號在乘機駛入膠州灣,系泊在馬蹄礁附近,准備伺機佔領位於小鮑島軍火庫和軍械庫,並從背後進行迂迴包抄。
1897年11月14日,依照舊歷是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廿日。黎明時分,「鸕鶿」號放下幾艘小船,船上所載的100餘名德國士兵,趁著未散的晨霧,一舉佔領了清軍後海營房和不遠處火葯庫。在得到「鸕鶿」號得手的消息後,迪特里希命令艦隊實施登陸。就在720名德軍士兵在棧橋西側登陸的同時,恰逢駐防清軍在進行早操。兩軍相遇,出現了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操的綠營兵們對全副武裝的德軍沒有絲毫的戒備,競相跟德國人打招呼,還有人因能說兩句德語而沾沾自喜……
德軍登陸後,立即按照預先部署的計劃,分兵搶占制高點和沿海炮台,並包圍總兵衙門和各處營房,並切斷各營之間的聯系。此時章高元的反應,由於沒有官方的詳載,以致眾說紛紜。上午11時左右,德軍向清軍發出照會,限其於下午3時前全部撤退至女姑口和嶗山以外,只能攜帶步槍,以48小時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處理。此時,在眾人的影響下章曾考慮抵抗,但卻發現槍里沒有子彈,而軍火庫已早被德軍控制。無奈章高元曾親自面見迪特里希,稱「未奉本國公文,礙難撤離」。但迪特里希堅持下午3點鍾德軍必須接管防務。章高元急電山東巡撫李秉衡(1830-1900)和北洋大臣王文韶(1830-1908),說:「元欲戰恐開兵端,欲退恐忝職守,再四思維,惟有暫將隊伍拔出青島附近,後撤至四方村一帶……。」
結果

膠州灣
中午12時30分,章高元的總兵旗從衙門前的竿頭落下。下午2時30分,停泊在青島灣海面的德艦鳴放了21響禮炮,慶祝在這一次佔領行動中的勝利。半小時後,隨著對德國皇帝的三聲萬歲(烏拉),德國海軍的三色戰旗升起。而章高元也在此時退至四方村。
迪特里希在衙門大堂內宣布佔領膠州灣及附近一切海島與陸地,並稱倘有中國人敢滋事端,定加嚴懲。新的臨時政府也同時成立。隨後,德軍還派遣了一支分遣隊,前往最近的即墨縣城,但在德國人達到之前,駐守的清軍就望風而逃了。隨後,這支部隊繼續向膠州前進,追擊潰退的清軍。

D. 參觀青島德國監獄的啟示

2015年X月X日對我來說是個不平凡的日子,我被一組組殘忍的照片所震撼,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感動。

2015年的春天我來到青島,在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不僅見到了她的美麗同時也看到了她血淋淋屈辱的歷史。當天下午我來到青島德國監獄舊址(現為博物館)參觀,這已被當地政府認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進博物館一張張古老的照片和歷史資料迎面而來,講述著自1900年以來在這里發生的一切。第一個部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人在青島實施著他們的殖民統治。青島作為德國的一塊海外飛地由德國海軍直接管轄,先後修建各處殖民與辦公建築(其中包括眾所周知的膠濟鐵路),這所監獄也是在此期間修建的,其目的是為了關押在華的外國人。因而當時的監獄環境還算不錯,有完善的供暖設施。德國人在華期間實施的是軍官制,但就像現在的德國公司一樣,他們用嚴謹的制度來約束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其中甚至包括養狗以及溜狗時的注意事項。這使我們不難看出德國工業取得大幅發展的原因。第二部分講述的是日軍佔領期間,其慘無人道的禽獸行徑。他們把青島作為控制整個山東乃至華中腹地的踏板,喪心病狂的實施著「三光政策」。他們建立了一種層層管理的體制,派遣大量特務與漢奸一起對當地人民實施高壓管理。為了鎮壓中國人民他們把這座原來的德國監獄改造成他們的人間煉獄,老虎凳、烙鐵、水牢所有我們在老電影中看到的東西在這里都可以見到。原來只關押兩個人的房間當時最多竟關了十幾個人,原來的採暖設施當時就是個擺設,據講解員說被關進水牢的人根本活不過三天。其中有幾張照片,直到現在我回想起來都會不由得憤怒的顫抖。剛剛出生的嬰兒還帶著襁褓中的稚嫩,卻被人挖出了內臟,以供食用;一個個被殘。殺的生命,即使死去也得不到安息,他們的屍體還被暴曬於烈日下;一顆顆被斬首的頭顱就像燈籠一樣被高高掛起。看著這一張張照片,想像當時那恐怖的生活,我為日本人的獸行而憤怒,為當時中國的嬴弱而不甘,為現在強盛的祖國而自豪。

中國人民歷經苦難,挺起了堅強的脊樑,在偉大的中國人民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牢記那段屈辱的歷史,奮發圖強,因為只有強盛的祖國作為後盾,我們才不會被任何人所欺侮。同時我們也要在苦難中總結經驗,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變得更強!

E. 青島棧橋導游詞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贊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扎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0米,寬10米。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蘆鄭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是青島最早的碼頭。

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01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制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閱兵陪含頌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2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閱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01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著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台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老檔,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辟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里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並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我們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它於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118.5米,是20世紀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的建築是青島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於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台、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游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北側的青島灣內,美景天成。其海拔僅為17.2米,面積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該島小巧如螺,山岩峻秀,林木蔥蘢,因此得名小青島。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靈山衛志》載:「小青島在淮子口對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該島形如古琴,水如弦,風吹波音錚錚如琴聲,故又被人們稱為「琴島」。德國佔領青島時,將小青島命名為「阿克那島」,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後,將該島改為「加藤島」。青島回歸後,膠澳督辦公署將其命名為小青島,並於20世紀30年代初開辟為「小青島公園」,設有茶廳、花圃、石凳、石椅、闢建了道路,修築了遊艇碼頭,遊人可乘船前往。日本二次侵佔青島後,成為日軍駐地,此後一直被作為軍用。

1988年夏,小青島經重新規劃建設成為前海一處旅遊景點。如今的小青島,遍植黑松、櫻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花木。婀娜的琴女雕塑,別致的花廊、水榭為小青島平添幾許嫵媚。

我們眼前的攔海大堤是20世紀40年代日本人修築的,長720米,將小青島與海岸連接。大家往上看,小青島最高處有一座白色燈塔,它於1900年由德國人建造,是青島市重點保護文物,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內裝有水晶棱鏡鑲成的反射鏡,並以牛眼形旋轉式閃光燈發光,1997年更換為西班牙製造的航標燈,原燈送到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這座燈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過往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它與棧橋一起,被視為青島市的主要標志。每當夜晚降臨,島上燈塔紅光閃爍,飄浮於海面波涌之上,引人入勝,勾勒出青島一大勝景——「琴嶼飄燈」。因此有「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之說。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座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該島又名「鳳凰島」,因其形狀如飛鳳,而得名。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有青島最優美的沙灘之一—「金沙灘」。

大家看到小青島東面停泊著許多軍艦,這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往北邊看,靠近海岸的那座古典建築是天後宮,遠處樓群中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就是天主教堂。

棧橋以東、太平路北沿,有一座棧橋賓館,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22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在返回上海的途中,於9月28日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各位遊客,棧橋的游覽即將結束,相信棧橋美麗的景色定會使你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F. 有沒有青島棧橋直到石老人景區的沿線介紹

我把我的導游詞給你吧

小青島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小青島。小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北側的青島灣內,海拔僅為17.2米,面積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該島小巧如螺,山岩俊秀,林木蔥蘢,因此得名小青島。德國佔領青島時,將小青島命名為和雹「阿克那島」,日本佔領青島時將它命名為「加騰島」。20世紀30年代初開辟為「小青島公園」。
大家看我們眼前的攔海大堤,是20世紀40年代日本佔領青島時修築的,長720米,將小青島與海岸連接。島上最高處有一座白色燈塔,是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德國人修造的。塔身全部由大理石構築而成,塔高15.5米,呈八角形喚旁帆,塔內裝有反射鏡,並以牛眼形旋轉式反光燈發光。1997年更換為西班牙製造的航標燈,原燈送到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這座燈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過往船隻進了膠州灣的重要航標。每當夜晚降臨,島上燈塔紅光閃爍,勾勒出青島一大勝景——「琴嶼飄燈」。
小青島又名「琴島」,因為從高處俯看,形狀非常像一把古琴卧在海面上。大家看眼前的這座雕塑,一位年輕女子手撫豎琴眺望大海,她就是「琴女」。
關於「琴女」,還有一個凄美的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會彈琴的仙女,看上了島上一位青年漁民,就偷偷下凡與他結為夫妻。每天早上丈夫出海捕魚她就在家中織網,傍晚時分,她就站在海邊彈琴,讓丈夫尋著琴聲歸航。玉皇大帝知道後大為震怒,讓海龍王興風作浪,將小夥子的般掀翻了。琴女一直在海邊彈著琴等丈夫歸來,一等就是幾十年,頭發白了,眼睛也瞎了,丈夫再也沒有音訊。人們為紀念琴女便塑造了這座雕像。
站在小青島上看青島,碧海藍天相輝映,半城綠樹半城樓,唯美絕倫。
前人寫了一首描繪小青島風情的詩,1949年後,被多種旅遊類書刊收錄:「領略青山不在多,水中一島小如螺,雲鬟別有飄蕭態,似向風情浴晚波」。

棧橋
各位朋友們,都說天安門是北京的象徵,外灘是上海的象徵,棧橋就是我們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由海岸前伸入海,20世紀30年代,棧橋「回瀾閣」曾以「飛閣回瀾」這個名字名列青島十大景觀之首。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的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的。
棧橋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她身上既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載了1949年後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青島(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委派登州鎮總兵章高元帶官兵駐扎青島,為了裝卸軍用物資和供北洋艦隊的艦艇停泊,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在的棧橋。原棧橋長200米,寬10米,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棧橋是當時唯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
1897年,德國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軍佔領後,重修棧橋,但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重建棧橋,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修建了半圓形的防浪堤,上面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棧橋從此成為中國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棧橋。1985,1998年都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2001年,包括棧橋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從棧橋橋頭往回走,看到的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描寫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遠處的「回瀾閣」三個字由著名的書法家舒同所寫。最初由原青島市長沈鴻烈題寫,被日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侵華戰爭的「功績」。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閣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
棧橋周邊景點
回頭看與棧橋呈一條直線就是中山路,是青島市的一條老商業街,有100多年的歷史。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稱為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曾經與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並稱中國十大商業街。正在規劃重建中,預計抽獎6個億。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就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啟高。是國務院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同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合資興建,投資7.8億元。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當時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棧橋西邊這片沙灘是市內面積最小的第六海水浴場。因為在市中心,周圍環境優美,也有很多人到此游泳。右邊的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是20世紀90年代課是魯第一高樓。1991年1月動工,12月封頂,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的當時全國最快記錄。旁邊那座藍色玻璃牆的高樓是青島海關大樓。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煙台,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大樓建於1992年,自1997年開始連續多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再看海面上那個徒刑奇特的建築叫做海上皇宮。整座建築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是青島餐飲特一級店。遠遠看上去宛如一顆懸浮於海面的明珠。遠處這個小島叫做「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裡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之後又改名薛家島。面積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8公里在,有青島最長的沙灘——「金沙灘」。我們左後方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原德國青島大飯店旅遊部。1993年建成,德皇帝威廉二楊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下踏於此。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
八大峽:東鄰棧橋和太平路,北臨貴州路,區內有八條路以我國著名的八個峽谷命名,故稱「八大峽」(三門峽,劉家峽,青銅峽,龍羊峽,明月峽,紅山峽,瞿塘峽,西陵峽)。西陵峽是瀏覽八大峽的主要通道。八大峽原為團島灣內兩大礁石區。後築堤填海成陸,佔地56公頃。1985年起開發,20世紀90年代初建成新式建築樓群。與老城區相比,八大峽充滿了一派現代氣息。
中苑海上廣場:由山東中苑集團公司投資興建,1996年建造,為大型現代化綜合旅遊項目。中苑國際旅遊港,由兩層總長2285米環形觀光棧橋和萬噸級多用途碼頭組成,是國內最大的旅遊客運專用碼頭。
「中苑號」游樂船,長120米,共6層,由俄羅斯的一艘大型無動力海上浮動兵營發行裝修而成,是一座功能齊全的「海上酒店」。
沿雙層棧橋走向海洋深處,在未來二期建設規劃中要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中苑海上衛星觀光塔。是一座科技,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觀光購物於一體的青島 樗性建築之一。

小魚山
我們接下來要瀏覽小魚山公園,小魚山海拔並不高,只有61米,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前臨大海,背倚青島老城區,因此被譽為是觀賞青島近海全貌的最佳制高點。德軍侵佔青島時(1897年),發現了這一地理優勢,便在山頭號修建了堅固的炮台,這座餱台在日德青島之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德軍最後一個掛白旗的炮壘。
小魚山位於萊陽路東端的魚山路上,是島城十大山頭園林公園之一。這里曾是會前村漁民曬漁網、晾魚乾的地方。小魚山原是一座無名的山頭,因山前的路是根據山東東阿縣一座佛教名山「魚山」命名的,小魚山因此路而得名。小魚山公園佔地2.5公頃,於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青島的十大景點之一。
我們從小魚山的大門拾階而上,看到的這個亭子是一個挑檐式的六角亭,因在亭內可以看到碧盪漾的匯泉灣,故得名「碧波亭」。它的匾額「碧波」二字是由著稱的國畫藝術大師吳作人書寫的。站在這里,大家看遠處的山頭上有三棟紅色蘑菇樓宛如三柄熊熊煅燒的火炬,那就是信號山公園。在半山腰綠樹叢中的那棟別具特色的建築是青島迎賓館,原是「德國總督府官邸」,俗稱「提督樓」。它是德國威廉時代的典型建築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德式建築,被中外友人贊譽為世界珍貴的建築「標本」,我們稍後會詳細介紹。大家看右下方有兩棟民族式建築,一座形如城樓,一座貌似宮殿,那裡原是青島海產博物館,現在是青島海底世界。
接下來看到的這座三層的八角閣叫「覽潮閣」,「覽潮閣」匾額的三個字也是由吳作人題寫的,閣高18米,登閣遠眺,可以充分領略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獨特風貌。在覽潮閣上觀賞海月,也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到了農歷中秋時節,一輪明月躍然星空,使人頓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之感,這也是青島十大景觀之一「魚山海月」。大家再看這個覽潮閣的裝飾圖案,都是魚。在我國古代,大部分建築都以龍鳳為裝飾,這里也體現了小魚山的特色。
現在看到的這個白色雪花石浮雕是小魚山的山標,它由現代的「小」,「山」字和古老的象形文字「魚」字組成,周圍是黑色的大理石線刻文字壁畫,突出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漁獵的生活場景。
來到小魚山不僅可以看到青島風貌,釉彩壁畫也是一絕。我們看到的這幅是釉上彩壁畫「八仙過海」,它是由中央工藝美 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79級物藝系的師生共同創作,畫稿曾獲得全國美展一等獎。
轉過彎來看到的這幅釉下彩壁畫是「蒲松齡宇宙」,作品描繪了蒲松齡故居及「畫皮」,「嶗山道士」,「促織」,「席方平」等聊齋故事情節,還為小魚山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座亭子叫「擁翠亭」,在這可以看到遠近蔥郁的山巒風光而得名。亭子的匾額也是由吳作人題寫的。
大家再看,山下這一片沙灘是第一海水浴場,它是青島市區面積最大最熱鬧的一處沙灘。浴場座匯泉王朝大酒店,是青島第一家合資飯店,由香港嚴正聲明酒店管理集團管理,是一家五星級酒店。酒店後面是天泰體育場和匯泉廣場。旁邊那個公園是青島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中山公園。建有高塔的那座山是太平山,海拔116米。此塔是中國奧運觀光塔,也是青島廣播電視塔。塔高232米,是青島建置百年的新標志之一。
到這里大家就把青島老城區的全貌盡收眼底了,接下來的自由活動時間,您可以免費登上覽潮閣,看看如畫的前海灣,感受青島的涼爽海風。

信號山
我們一央瀏覽的信號山以前是專為進出青島港口的船隻傳遞信號的地方。
信號山海拔98米,是市內較高的一座山。原名為大石頭山,因山上多花崗岩巨石而得名。青島港建成後,山上建有信旗台,故得名「信號山」,又稱「掛旗山」。它面臨大海,背依市區,是觀賞青島近海全貌的最佳至高點。
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時,首先強佔了信號山,以此作為制高點,把槍口對准清政府的總兵衙門,迫使清軍撤離。後來,在山上建了青島最早的一座無線電台,設立了指揮船舶進出膠州灣信號導向台。因此,德國膠澳總督將該山命名「齊格納山」。(德語「信號」的意思)。日軍侵佔青島後,更名「神尾山」。後來先進導航技術的運用,取代了信號導向旗,信號山結束了信號導航的歷史使命。1987年建成信號山公園,1989年建了旋轉觀景樓。
南門是信號山的主大門,是一溜登高的台階。拾階而上,可以看到反映古代和現代傳遞信號活動的壁畫和建碑記。
從北門進入來到的是一塊平地,恰似艦船上寬廣的平台,叫「賞濤台」。路上會經過一座石拱橋,叫「連心天橋」,又稱為「吉祥橋」。現在看到的是五龍潭。水潭中有四條黑龍拱衛著金光閃閃的一條金龍。關於五龍潭還有一個神話故事。更巧的是,信號山下剛好有五條路,都以龍字命名。分別是龍山路,伏龍路,龍華路,龍口路,龍江路。沿路還有四座小木屋,人們把這些充滿野趣的小木屋進行包裝,分別是俄羅斯木屋,格林小木屋,福樓拜小木屋和莎士比亞小木屋。
這里有一道紅色的門是「龍門」,穿過龍門就是信號山的主體建築。三個不同高度的紅色圓頂蘑菇樓,象徵著我國古代用於傳遞信號的三支紅色火炬。中間這座最高的蘑菇樓,共6層,高20米,可以登到5層,上面設有旋轉觀景台。可以透過28塊玻璃眺望島城的風光。
旁邊的長廊叫「六曲長廊」,陳列著46個現在仍在使用的艦船信號旗圖樣。信號山位於市中心,不僅是瀏覽的好去處,也是市民采艾挹露,登高望遠的好地方。采艾挹露是膠東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黎明前,市民紛紛登上信號山,采艾蒿,接取露水,以求消災祁福,保佑平安,並且還有很多百姓端午在六窗上插艾蒿。
好了朋友們,我們從南門上山,一直登到最高的蘑菇樓,旋轉時間為10分鍾,大家可以把青島近海景觀一覽無遺。下山時岔路很多,請大家一定按原路返回,一小時後在車上集合。

八大關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著名的旅遊療養勝地——八大關。八大關的特色是裡面別墅群建築風格的多樣性。據統計,景區里有世界上24個國家建築風格的建築,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遊人徜徉於八大關幽靜美麗的街道上,彷彿置身於異國他鄉,別有一番情趣。
「八大關」這個名字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里是由八條縱橫交錯的路所構成,而第一條路都是我國著名關隘來命名的。像「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正陽關、紫荊關、寧武關、居庸關、函谷關、武勝關、嘉峪關。後來又增加了兩條關路,分別為韶關和臨淮關,但仍稱之為八大關。這里有一個特點,每一條路上都種有代表性的樹列如:山海關(法國梧桐)、正陽關(紫薇)、紫荊關(雪松)、寧武關(海棠)、韶關(碧桃)、臨淮關(龍柏)、居庸關(銀杏)、函谷關(火炬松)、武勝關(櫻花)、嘉峪關(五角楓)。這里號稱「十步一林,百步一園」,構成了一個花的世界、綠的花國。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周圍有許多徒刑別致的建築,或許大家會問為什麼這里會有這么多的建築物?那是在20年代的時候,一些達官貴人在這里購地建房,還有外國駐青島的領事館也在此建造別墅住宅。在這里集中了日式、俄式、丹麥式、匈牙利式、法式入地無門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所以說:「游過八大關,就如同初遊了歐洲」。
由於這里風格多樣的建築及優美的環境,成為拍攝電影、電視劇的「天然攝影棚」。大家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解放後這里曾拍攝過40多部電影,例如《第二次握手》,《寧慶齡和她的姊妹們》等等,所以說您在這里遇到某位著名的賞或藝術家都是常有的事。
花石樓:建於1931年,為一流亡中國的俄羅斯貴族(當時俗稱「白俄」)所建,主人的名字叫「淶比池」。它是一座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的特色。主樓由一圓形和一多角形石徹小樓組合而成。圓形小樓共5層,頂樓為觀海台,立足於此,可欣賞到海上日出,日落美景。此樓除了用花崗岩,還嵌砌了許多鵝卵石,因此被稱為「花石樓」。
花石樓又叫做「蔣公館」,據說蔣介石曾在此居住。這種說法流傳了很長時間,後來經過考證,蔣介石來青島時,的胸脯在八大關居住過,但並不是在這里,而是在正陽關路的「義聚合錢庄」。不過名稱就留下來了。
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戴笠多次來青島,傳說他與當時的影星白光也在此居住過。而戴笠就是在此與白光幽會後從青島乘飛機回南京時撞上山而摔死的。解放後,花石樓歸青島人民政府交際處管理,成為接待中外貴賓的場所。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陳毅曾在此下踏。陳毅元帥在青島所做的《初游青島》這首長詩,就是他第一次來青島療養住在花石樓時創作的。1992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海水浴場:面積不大,環境優美,留下了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足跡。1957年毛主席在青島期間,曾多次來此游泳。浴場西部海灘還有許多礁石,很多新人結婚拍婚紗照外景都選擇到八大關,選擇到第二海水浴場。有藍天碧海,讓大海見證他們浪漫愛情。這也是青島的一處獨特景觀。

海軍博物館
朋友們,如果你想登上導彈驅逐艦,或者體驗一下生活在潛艇中的滋味,那麼就到青島的中國海軍博物館吧。
中國海軍博物館位於萊陽路8號,西臨青島灣。1989年籌建,是繼北京軍事博物館和航空博物館之後的又一座專業性軍事博物館,也是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海軍發展歷史的軍事博物館,中國唯一的海軍博物館。設室內展廳、武器裝備展區和海上展艦區。正門「中國海軍博物館」七個大字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
室內展廳由中國海軍史展室、海軍服裝展室、禮品展室三部分組成,陳列人民海軍各個時期的軍服、軍銜和友好國家及軍隊贈送的珍貴禮品;武器裝備展區陳列各種退役的海軍武器裝備,其中有周恩來總理1957年檢閱駐青島海軍部隊時乘坐的K—185木殼魚雷快艇,海軍司令肖勁光大將的座機等;海上展艦區設在小青島連陸大堤的海灣內,泊有「長城號」潛艇、「鞍山號」導彈驅逐艦和「鷹濁號」防空導彈護衛艦。鞍山艦是1954年從蘇聯購進的第一批驅逐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編入中國,曾多次接受周恩來、劉少奇、葉劍英、鄧小平、賀龍、等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的檢閱。
1992年7月,海軍博物館被批准為「青島市旅遊涉外定點單位,它總是以獨有的庄嚴感動著每一個人,我們都祈望和平,反對戰爭,但是我們只有強大,才能維護和平,也讓我們在此共同祝願我們的軍隊更加強大。

青島火車站
在全國各地成千上萬座火車站中,青島火車站以獨特的造型獨樹一幟,對於突發性火車往返青島的旅客來說,火車站也是一道風景線,一下火車就能看到美麗的大海,這樣的位置在沿海城市也是不多見的。
青島火車站位於膠濟鐵路東端,是青島市的重要門戶,迄今有百年歷史。
德國侵佔青島前,為掠奪山東及華北豐富的物產資源,攫取商業利潤,規劃修築膠澳通往內地的鐵路。1899年,德國籌集資金5300萬馬克,清政府投資萬兩白銀共同投資成立德華山東鐵路公司,修築東起膠澳西至濟南的鐵路。1904年建成通車,全長394公里,是貫通山東交通的大動脈。與此同時,德國建造了德國風格的火車站 ,最具特色的是濟南火車站和青島火車站。
火車站由候車大樓和鍾樓組成。採取當時德國滸的公共建築設計手法,高大鍾樓彩歐洲哥特式的藝術風格,又用了中國琉璃瓦,這種中西合璧式建築造型十分罕見。高聳的塔尖,表現了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
現在的火車站是2007年才擴建的,外觀是保持了原有的風格,2008年6月會建成正式營運。
目前,青島站有始發列車26對,始發貨物列車22對,年發送旅客多萬人次,貨物260萬噸。年運輸進款5.7億元,有聯網售票點28處。2002年,榮獲青島市一級信譽企業(AAA)稱號,中國消費者協會誠信服務示範單位稱號。

石老生態觀光園
石老觀光園位於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內,北倚大佛山,南臨大海,佔地面積80公頃。是由石老人村組織建設的集現代化農業,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示範園區。它以愛護生命,尊重環境為主題,以傳統農技,農俗,農神和景觀環境為載體,展示傳統文化,創造特色休閑空間。
按照總體規劃,石老人農業觀光園分為三大部分自然生態景觀,農業觀光,神話傳說。另外,在園區入口處還配備了其他景觀區域。項目內容主要有農技、農俗、農產、素質教育、景觀、服務設施幾大部分。
景區內由於平日自然保護好,原有的森林覆蓋了整個高山,再加上最近栽種的樹木,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各種音響遍布在景區各處,行走在景區內,您隨時可以欣賞音樂。
大門處,我們可以看到一組雕塑,由三塊巨石組成,上面刻有天,地,人圖象,還有十二生肖雕塑。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龍鳳廣場,這里有過去用的打魚船,輾子,再現了當年石老人村的生活場景。廣場內樹立了各種神像,廣場入口的左側為神農,廣場的西側為茶聖陸羽,廣場北側為倉頡,廣場中央有一組石老人雕塑,以石老人神話故事中的無情山,金銀土,伴伴山,龍鳳茶,金鉤海米等趣味性的傳說為主題。
在友鳳廣場東側的山坡上有一片果園,這里種有柿子,蘋果,桃,櫻桃,李子等各種各樣的果樹,在西側的山坡上種植有綠色蔬菜,嶗山茶,花卉等。
順著山坡上山,有兩個小屋,是文武閣,東面這個為文閣,裡面供奉著包公和劉伯溫;西邊這個為武閣,裡面供奉著關羽和岳飛。在山的西坡有一片樹林,這里設有連心牆,小木屋,石凳等,旁邊的石頭上刻有各種喜,福,緣等字,還有紅心等圖案。
在東坡的山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亭,因可以一覽蒼天碧海之美景,又能看水托日出之奇觀,因此被成為雙觀亭。
由天街往山上爬,經過298步台階,150米懸崖峭壁,遠處可觀看滔滔大海。
由懸棧處順著長長的階梯繼續往上爬,經歷一段心驚肉跳的攀登之後,可到達會仙亭,目前目前是青島最高的建築物,亭中的對聯充分表達了登亭的心情,「海到天邊天作岸水天一色,山登絕頂我為峰天人合一」。
由會仙亭在往上爬,就可到達此山最高峰大佛頂,大佛頂現在在開發中。由大佛頂下來,我們可到雲天殿。進到山門,門兩側是哼哈二將。由此向上,是雲天殿,殿內中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右為王母娘娘,左為太白金星,兩邊分別有風雨雷電拖塔李天王和福祿喜赤腳大仙。
由天雲殿向西去,我們在另一山巔上可看到有一六角亭,此亭有鍾,因此成為鍾亭,平日這里鍾聲轟鳴,遠山近海皆能聽見。

五四廣場
五四廣場背倚市 政府大樓,南臨浮山灣,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餘公頃。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於一體的現代化風格的廣場。
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眾所周知,1919年爆發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的主權問題。1919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上,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 ,日等的拒絕,並強行將青島主權轉交給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生於5月4日舉行遊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絕簽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佔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下,終於在1922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島主權。鑒於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叛亂,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形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的樗性雕塑「五月的風」。它重700噸,高近30米,直徑27米。當時是全國鋼制雕塑中最重的一人。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濃厚的質感表現了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它激勵人們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奮發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眼前的這片海灣叫浮山灣。大家看前方就是奧運帆船比賽基地。總用地面積45公頃,奧帆賽時用地面積約30公頃。整個工程項目包括陸域工程和水工工程兩部分,陸域工程主要包括行政與比賽管理中心、運動員中心、媒體中心、後勤保障與功能中心五個建築單體以及環境等配套工程,水域工程包括主防波堤,次防波堤,突堤碼頭,奧運紀念牆碼頭,護岸發行等水工程。其中,奧運紀念牆碼頭、次防波堤、突堤碼頭圍合的港區面積約15.5公頃,主防波堤與窘態堤碼頭圍合的港池面積約7.5公頃。此外,在賽時還要增設一些臨時性的建築及設施,以更好的滿足奧帆賽的需求,如突堤碼頭上將建臨時性的測量大棚,奧運紀念牆碼頭西側將建一個浮碼頭供觀眾停船區使用。
大家看海面的那個噴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設計採用先進的高壓水泵,噴涌的水柱高達百米。因為是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在在設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是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設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在我們北面的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築是青島市政府大樓。樓高53.1米,共15層,總建築面積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半弧形建築寓意為擁抱大海,擁抱人民,面向世界。1994年7月開始。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相繼遷入新市政府辦公樓。後面為二期工程府新大廈,是以接待重要會議,政府下轄各機關單位辦公所用。

G. 德國人在青島

青島現在最多的外國人是高麗棒子,青島是德國殖民地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德國人早撤了,哪有啥聚集地,只剩下八大關,當時的德國建築群。

H.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8)德國人在青島哪裡演習擴展閱讀: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I. 德國佔領青島的大致范圍是哪裡

德國佔領青島時,在青島規劃了歐人居住區,大致范圍是市南區西鎮至八大關沿海一帶,但是其他地域包括大港、太平山、東鎮也有涉足。德國人在青島主要設立了駐軍司令部、大港碼頭、膠濟鐵路、總督府、兵營、炮台、俱樂部、監獄、發電所、自來水廠、啤酒廠等等。比如,今青島迪賓館曾經是總督府,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曾經是兵營,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曾經是陸軍醫院,兒童公園山頂曾經是炮台和貯水池。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在青島哪裡演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