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有哪些大型國際會議

德國有哪些大型國際會議

發布時間:2022-05-21 01:23:31

A. G20峰會有哪些國家,g20峰會成員國名單2014

二十國集團(英語:Group of Twenty,縮寫: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對話的一種機制,

由七國集團(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金磚五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七個重要經濟體(澳大利亞、墨西哥、大韓民國、土耳其、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以及歐洲聯盟組成。

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1)德國有哪些大型國際會議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97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要求增加發展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 發言權的呼聲日益增強。

1999.6德國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個工業國財長提出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更多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經常性對話,以利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

1999.9華盛頓八國集團財長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論壇,由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和19國財長央行長組成。

1999.12德國柏林,八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 與歐盟及 亞 非 拉美大洋洲各國 財長 和 央行行長共創20國集團(G20) 國際經濟合作非正式論壇會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G20論壇會議)會議旨在促進工業國和新興市場國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重要問題 開展建設開放性對話。通過對話,為討論協商 有關實質問題 奠定廣泛基礎,尋求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制 改革並加強其框架的構建。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並於2005年作為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國於2016年舉辦G20領導人峰會。

B. 國際近代史上重要的會議有哪些

1,威斯特伐利亞會議。1648年10月24日簽定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和約最終結束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受到了削弱,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改變了歐洲政治力量對比。法國實力大增,為後來稱霸歐洲打下基礎;瑞典獲得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為北歐強國。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最終確立起來。此外,該和約創立了以國際會議解決國際爭端的先例,確定了國際關系中應遵守的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對近代國際法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2,維也納會議。維也納會議是從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間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一次歐洲列強的外交會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拿破崙戰爭時期被推翻的各國舊王朝及歐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戰勝國重新分割歐洲的領土和領地。維也納體系得以確立。

3,凡爾賽——華盛頓會議(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1919~1920年,協約國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確立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列強之間經過激烈的外交斗爭,終於在歐洲、西亞和非洲建立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秩序。凡爾賽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界特別是歐洲的影響是巨大的。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通過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條約。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國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簽定《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所形成的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後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特別是通過華盛頓會議,美國取得了外交上的極大勝利,這對戰後美國在全球勢力的迅速膨脹具有重大影響。經過華盛頓會議,資本主義世界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爾賽體系一起,構成了戰後資本主義國際新秩序,即通常所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4.雅爾塔會議。為加強相互信賴,協調戰略計劃,盡快結束戰爭,安排戰後國際事務,維護戰後和平,三國首腦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和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於1945年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有:①戰後處置德國問題,決定由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和德國必須交付戰爭賠償以及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一般原則。②波蘭問題,三國決定波蘭東部邊界大體上以寇松線為准,在若干區域作出對波蘭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蘭在北部和西部應獲得新的領土,其最後定界留待和會解決;關於波蘭政府的組成經過激烈爭論,同意以盧布林的波蘭臨時政府為基礎進行改組,容納國內外其他民主人士。③遠東問題,蘇聯承諾在歐洲戰爭結束後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其條件是: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④聯合國問題,同意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決定美、英、法、蘇、中五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規定實質性問題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原則。此外,會議還討論了希臘、南斯拉夫、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有關問題。會議簽署了《雅爾塔協定》,通過了《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亞宣言》等文件。此次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後和平穩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會議的某些協議未經有關國家同意,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和綏靖政策的傾向,嚴重損害了中國等國的主權、利益和領土行政完整。三大國在會議上作出的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稱為雅爾塔體系,對戰後世界影響巨大。

C. 什麼是慕尼黑會議

1918年10月28日,統治中歐各民族的奧匈帝國在協約國的軍事打擊和境內各被統治民族的反抗下終於崩潰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帝國的廢墟上興高采烈地建起自己的民族國家。此刻,他們並不知道,一場可怕的災難將在20年後等待他們。

捷克斯洛伐克位處歐洲中央,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俾斯麥曾說:「誰控制了波希米亞(即捷克斯洛伐克),誰就控制了歐洲。」第三帝國的統治者希特勒將這位鐵血宰相的話一直銘刻在心。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一次秘密會議上宣布:「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必須是同時奪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1938年3月,德軍開入維也納,強行吞並奧地利。隨後,納粹德國開始全力推行奪取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計劃。

捷克斯洛伐克與奧地利不同,是歐洲的中等軍事強國,軍事工業發達,擁有40個裝備精良的師,在與德國的邊界一帶修有堅固防線,人稱「小馬奇諾防線」,它還與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結成小協約國軍事集團,並與法國、前蘇聯訂立軍事互助條約。希特勒知道,捷克斯洛伐克不可能輕易得手,他也知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為此,他採取從內部取得突破的策略。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境內的蘇台德地區居住著約300萬日耳曼人。在納粹德國的扶植下,漢萊因建立了蘇台德日耳曼人黨,不斷製造事端,策劃蘇台德地區分裂出去與德國合並,釀成流血沖突。1939年5月初,捷政府在蘇台德地區採取斷然措施,平息蘇台德日耳曼人黨的叛亂。5月20日,德國以保護蘇台德日耳曼人為名,在德捷邊界集結兵力。捷政府不畏強暴,針鋒相對地實行局部動員,調集兵力,決心捍衛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

由於捷政府決心抵抗侵略,法國、前蘇聯、英國等大國也表示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迫使希特勒退讓。希特勒假惺惺地宣布,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並無侵略意圖,並指示漢萊因恢復與捷政府的談判。但同時他又下令,繼續執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要求軍方在1939年10月1日之前完成入侵准備。

英法並不是真正決心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它們害怕由此會引起一場大規模歐洲戰爭。5月7日,英法駐捷公使拜會捷外長,要求捷政府盡可能滿足蘇台德日耳曼人的要求,並揚言如果捷政府不作出適當讓步而導致與德國發生沖突,英法不會援助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外長也秘密轉告德國駐法大使,表示如果捷方不作出妥協,法國將不履行援捷義務。

在英法綏靖政策的鼓舞下,希特勒有意大造戰爭氣氛。9月初,他叫嚷:「德國為了得到蘇台德地區,不惜對英法一戰!」進一步恫嚇英法。在他的授意下,漢萊因的黨徒在蘇台德的分裂活動也迅速升級。9月12日,法國達拉第內閣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局勢。會議認為捷、法、蘇三國軍事實力也難與德國抗衡,因此必須與德國達成妥協。翌日,達拉第與張伯倫進行電話交談,建議立即與希特勒談判,以緩和局勢。當天晚上,英國首相張伯倫給希特勒發去一份急電,建議舉行英德首腦會談以解決目前的危機。希特勒收到電報後,又驚又喜,大聲叫道:「我的天哪!」他沒有想到張伯倫居然這么輕易地屈服於他的訛詐。他同意與張伯倫會談,但有意將會談地點選在德國最僻遠的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伯希特斯加登,這里有他的一處大本營,代號為「鷹巢」。

1938年9月15日凌晨5時,已是69歲高齡,且一生從不願乘坐飛機的張伯倫鼓足了勇氣,登上了去德國的飛機,在飛行7小時後,在慕尼黑機場著陸。之後他乘上一輛敞篷汽車前往火車站,又坐了3個小時的火車,才到達群山之中的「鷹巢」,此時已是下午4時30分了。疲憊不堪的張伯倫被領到希特勒的書房,會談在那裡舉行。希特勒像對自己的部屬訓話一樣,在會談中一個人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吹噓他對德國人民,對歐洲和平和對英德友誼的貢獻,並惡狠狠地叫嚷,他決心使蘇台德的300萬日耳曼人重返德國懷抱,為此不惜迎接任何戰爭,哪怕是世界大戰。最後他才告訴張伯倫,如果英國同意割讓蘇台德日耳曼人地區,和平可能還有一線希望。一心只求避戰的張伯倫立即表示,他本人並不反對德國的要求,但還需要回去徵得內閣的同意。

9月17日,張伯倫在倫敦召開內閣會議,他吹噓當他前往德國之時,局勢已非常緊張,如果他不去,戰爭可能已經爆發。他告訴內閣的同僚,希特勒的要求非常有限,建議英國同意他的要求。內閣接受了張伯倫的建議。翌日,達拉第飛抵倫敦,英法也達成了一致。9月19日中午,英法正式照會捷政府,要求它同意將蘇台德日耳曼人地區交給德國,以維持歐洲和平,並要求捷政府在3天內作出答復。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決定拒絕這一建議,並指出,如果割讓蘇台德地區,將使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置於德國完全控制之下,它並要求法國注意自己所負有的條約義務。

英法政府對捷政府的這一答復極為惱怒。9月21日凌晨2時15分,英法公使將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從床上喊起,要他收回9月20日的答復,並揚言,如果他不改變這一決定,捷克斯洛伐克只有自己對德作戰。當天下午,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發表聲明,接受英法建議。貝奈斯告訴他的人民:「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我們被拋棄了。」

9月22日,興致勃勃的張伯倫再次飛往德國,在戈德斯堡的德萊森旅館會見了希特勒。張伯倫原以為,他帶來的捷政府同意交出蘇台德日耳曼人地區的消息,會使希特勒欣喜萬分,沒想到希特勒面無表情地說:「由於過去幾天形勢的發展,這個計劃再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更使張伯倫驚詫的是希特勒提出,整個蘇台德地區必須立即由德國佔領,時間不得晚於10月1日。張伯倫一再申辯、懇求,但希特勒仍無動於衷,表示決不讓步。會談持續到24日凌晨1時30分,還是張伯倫作了讓步,他同意與法國人討論德國的新要求,並盡力說服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只是到了這時,希特勒一直陰沉的臉上才露出一絲微笑,他柔聲告訴張伯倫:「這是我在歐洲提出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9月24日,精疲力竭的張伯倫回到倫敦。

9月25日,捷政府斷然拒絕德國的新要求,並宣布進行總動員。前蘇聯宣布支持捷克斯洛伐克,並在西部邊界集結兵力。英法也表示,如果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他們將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同時也開始了軍事動員。

希特勒十分清楚,英法並沒有放棄綏靖政策,並不敢打一場新的世界大戰。9月26日,希特勒在柏林體育館的群眾集會上叫嚷:「如果到10月1日蘇台德地區還沒有交給德國,我希特勒將作為第一個士兵與捷克斯洛伐克作戰。」

同時,他又向英法伸出橄欖枝,聲稱他決不同英國打仗,對法國也沒有任何要求,不希望與法國進行任何戰爭。9月27日晚,希特勒給張伯倫發去一封親筆信,假惺惺地表示「德國不準備對和平的最後一線希望關上大門」,並挑撥離間地說,捷克斯洛伐克一心要把英法拖入一場歐洲大戰。

接到希特勒的信後,張伯倫立即復信,信中討好地說:「我確信你可以不必打仗,而且不用等待就會得到一切主要的東西。」張伯倫建議在德國舉行一次包括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義大利和英國代表共同參加的國際會議,來解決蘇台德問題。與此同時,他又給墨索里尼寫信,建議他出面敦促希特勒接受這個建議。9月28日,從柏林傳來消息,希特勒同意召開國際會議,但拒絕捷克斯洛伐克參加。英國同意了德國的要求。隨後,倫敦、巴黎和羅馬收到了來自德國的邀請書。

9月29日中午12時45分,慕尼黑會議開幕,會議在柯尼斯廣場的元首府舉行。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和達拉第出席了會議。在希特勒和張伯倫發言之後,義大利法西斯領袖墨索里尼第三個發言,他拿出一份明確的書面建議,要求以此作為會議討論的基礎。事實上,就在這一天上午,德國人把自己所擬的方案告訴了義大利人,墨索里尼將它譯成義大利文帶進會場,謊稱是義大利的方案。

英法立即接受義大利的提議,在此後的幾個小時討論中,事實上對這個方案沒有任何修改。9月30日凌晨1時30分,希特勒、張伯倫、墨索里尼和達拉第相繼在協定上簽字。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

《慕尼黑協定》規定,蘇台德地區全部割讓給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月1日至10月10日從蘇台德撤出,並且不得帶走任何軍事設施和民用經濟設施;德軍分階段佔領主要的日耳曼人居住地區,成立國際委員會來確定其他爭議地區的歸屬。英法表示,將保障剩餘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

當慕尼黑會議舉行之時,兩名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一直在會議廳隔壁的一間房內等待。協定簽訂後,張伯倫將他們喊進會議廳,告訴他們協定內容,並交給他們一份地圖,標明了捷克斯洛伐克需交出的地區,命令他們立即執行。

9月30日中午12時50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宣布接受《慕尼黑協定》,全國為此感到震驚和悲痛。英法公使拜會捷外長,試圖表示慰問,這位外長打斷他們的話,直率地說:我們是被迫落到這種地步的,現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輪到的是我們,明天輪到的就是別人了。

1938年10月1日,德國吞並蘇台德,但它並不以此為滿足。1939年3月14日,它鼓動斯洛伐克獨立,隨後派德軍開進斯洛伐克。3月15日,德軍悍然佔領捷克,宣布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捷克斯洛伐克不復存在。英法再次違背諾言,它們聲稱捷克斯洛伐克因內部分裂而解體,因此它們沒有義務來保護它。捷克斯洛伐克在滅亡後,希特勒的眼睛盯上了波蘭,將它作為下一個侵略目標,並為此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包括英法在內的整個歐洲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英法最終成為自己綏靖政策的受害者。

D. 世界著名的展覽會有哪些

阿海納姆會議中心

達拉斯會議中心

德國柏林會展中心

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中心

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中心

德國科隆展覽中心

迪拜國際會展中心

E. 一戰和二戰期間六次重要國際會議名稱

一戰期間
1、凡爾賽會議
2、華盛頓會議

二戰期間
1.開羅會議(1943.11~12)

國家--中美英

內容--<開羅宣言>聲明盟國堅持對日作戰,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

作用--三國協同對日作戰.

2.德黑蘭會議(1943.11~12)

國家--蘇美英

內容--通過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的宣言,決定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作用--三國協同對德作戰.

3.雅爾塔會議(1945.2)

國家--蘇美英

內容--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以實現戰後德國民主化.

作用--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4.波茨坦會議(1945.7~8)

國家--蘇美英

內容--重申雅爾塔會議關於處理德國問題的精神,中,英,美在會議期間發表《波茨坦公告》.

作用--中,蘇,美,英共同對日作戰,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滅亡.

F. G20二十國峰會 20個成員國分別是哪些

分別是: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以及歐盟20方組成。

二十國集團(G20)由七國集團財長會議於1999年倡議成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G20僅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國際金融貨幣政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界經濟發展等問題交換看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美國倡議下,G20提升為領導人峰會。2009年9月舉行的匹茲堡峰會將G20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標志著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6)德國有哪些大型國際會議擴展閱讀:

成立背景:

二十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七個工業化國家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二十國集團會議當時只是由各國財長和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的焦點,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言權,這取代之前的八國首腦會議或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

G. 二戰哪四次國際會議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開羅會晤,通過《開羅宣言》
1943年12月召開德黑蘭會議,蘇、美、英商定在1944年5月開辟歐洲第二戰場,蘇聯在歐洲戰事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聯合國家」將組建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
1945年2月召開雅爾塔會議, 是反法西斯聯盟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會議作出的決定對戰後世界格局有著巨大影響
1945年7月召開波茨坦會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1943年11月召開開羅會議,
1943年12月召開德黑蘭會議,
1945年2月召開雅爾塔會議,
1945年7月召開波茨坦會議,

H. 德國最大的三個國際會展中心

漢諾威國際會展中心在德國的漢諾威,漢諾威展覽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展覽中心,擁有49.6萬平米室內場館,5萬8千平米戶外場地,27個館和一個擁有35個功能廳的會議中心作為世界最大的展覽場地,可容納大約26,000的參展商和230萬的觀眾。

I. 參加g7峰會的國家有哪些國家

參加g7峰會的國家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G7峰會一般指七國集團峰會,旨在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從整體上協調政策,緩解內部矛盾,這一機制在全球經濟、政治治理中曾產生過重要影響。
峰會指的是涉及多國或多邊國際性問題的、由各國最高領導人參加的、預計會達成某些共識或某些共同綱領性文件的國際會議。
峰會是各國政府的首腦或元首層級的人物或者部長級別的官員參加的會議,由於與會的官員層級較高,所以會議所討論問題答成共識的可能性較大,以及未來的執行更有保障。

J. G20峰會有哪些國家參加

參與G20峰會的國家是G20的成員國,包括: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

除了這些國家以外,為了確保20國集團與布雷頓森林機構的緊密聯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主席作為特邀代表也參與該論壇的活動。

(10)德國有哪些大型國際會議擴展閱讀:

G20峰會參與人員的變化

G20是於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G8)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12個重要經濟體組成。20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

20國集團會議最開始是由各國財長和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的焦點,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言權,這取代之前的八國首腦會議或20國集團財長會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20峰會

閱讀全文

與德國有哪些大型國際會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