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什麼時候解除禁行

德國什麼時候解除禁行

發布時間:2022-05-23 03:43:41

⑴ 德國大事年表和二戰大事年表

二戰歷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戰爭

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約150萬兵力在2300架飛機和2600輛坦克的掩護下大舉進軍波蘭,二戰全面爆發。9月27日,華沙淪陷。30日,波蘭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國閃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並於同月饒過重兵防守的馬其諾防線入侵法國。15日,荷蘭投降。28日,比利時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軍隊33.8萬餘人(其中法軍12.3萬人)從法國小鎮敦刻爾克撤退回英國。14日,德軍佔領巴黎。16日,H.P.貝當接任法國總理。17日,德軍從側後推進至瑞士邊界,法第2、第3集團軍群被圍。同日,法政府請求停戰,22日與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25日,法國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顛戰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張)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戰擴張到最大規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戰爆發(日軍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島海域交戰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戰役(歐洲戰場的轉折點)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陸戰役(義大利法西斯末日的開始)

1943年9月8日 義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軸心國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諾曼底登陸戰役(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1945年5月8日 納粹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的「勝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沖繩島戰役(日本法西斯最後的掙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核武器首次用於戰爭)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簽署投降書(二戰全面結束)

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結束,二戰打了 整整6年時間,共2000多天。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不久,就把德意志國家推上發動對外侵略的道路,並同義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日本軍國主義結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在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作戰的同時,宣布了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納粹德國被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所戰敗,於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里米亞的雅爾塔開會,商討有關最後戰勝並佔領納粹德國的計劃。會議決定由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分區佔領戰敗後的德國,廢除或沒收德國軍需工業,將主要戰犯交國際法庭審判。
1945年6月,蘇、美、英、法4國成立了「盟國管制委員會」,分區佔領德國,共同處理涉及德國全局的事宜。柏林市也劃分為4個佔領區,由「盟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的「盟國柏林城防司令部」統一管理。這是德國分治的開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會晤並簽署了《波茨坦協定》。協定規定設立中、蘇、美、英、法5國外長會議,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締結和約的准備工作;劃定德波等國邊界;確定蘇、美、英、法共同佔領德國以及商討成員國間有關其他問題。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並,實行德國馬克新幣制。德國在經濟上開始分裂。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區的制憲會議通過《基本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美、英、法佔領區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蘇聯佔領區誕生。德國正式一分為二。
1952年3月10日,蘇聯政府就締結對德和約問題照會美、英、法三國政府,建議立即討論對德和約問題並盡早建立全德政府、草擬和約。
1955年5月9日,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14日,民德和蘇聯及東歐國家8國締結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構成了軍事政治同盟華沙條約組織。歐洲分裂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從此,東、西德同處於東西方「冷戰」、對峙的前哨陣地,互相敵視,互為對手。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決中實現德國的統一。民德雖然在50年代初曾要求兩個德國實現統一,但它後來放棄了這一要求,認為「統一是不現實的」。
1961年8月13日,民德修築柏林牆,封鎖了東西柏林的一切交通往來。民德1968年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在平等基礎上建立和維護兩個德國的正常關系和合作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項要求。但是西德堅持兩個德國不互為外國,不承認有兩個德意志民族。
進入70年代,東、西德雙方敵視、對峙態度有所緩和。1972年5月26日,東、西德政府在柏林簽署第一個國家間條約,即關於運輸和交通的總協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簽署《兩國關系基礎條約》,確定東、西德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等。
1973年9月18日,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
進入80年代,隨著世界及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兩個德國的關系也發生了演變。
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民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系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系,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
1987年9月,昂納克首次訪問西德。
1988年9月14日,東、西德再次達成包括過境、擴建高速公路等協議,進一步發展相互交通往來。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從4月1日起放寬民德人去西德旅遊的條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湧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總書記宣布辭職,克倫茨接任總書記職務。11月9日,民德宣布開放柏林牆和兩國邊界。

作者: shamakuai 2006-10-3 12:33 回復此發言

--------------------------------------------------------------------------------

2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行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爾總理訪問民德,兩德領導人商定雙方之間將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內容的條約共同體。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議立即開始有關貨幣聯盟及經濟改革的談判。13日,莫德羅和科爾在波恩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在歐洲范圍內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兩國還就建立貨幣聯盟專家委員會達成協議。
1990年2月13日,美、蘇、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渥太華商定,舉行「二加四」外長會議,討論解決有關統一的「外部問題」。
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選揭曉,德國聯盟獲勝並組閣。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出任總理。
1990年5月18日,兩個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該條約正式生效,西德馬克取代民德馬克,民德在貨幣、經濟和社會領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現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兩德政府草簽了選舉條約,決定於12月2日舉行全德大選。
1990年8月31日,兩德政府簽署關於實現政治統一的「統一條約」。
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第四「二加四」會談並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統一後德國的邊界、軍事政治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1990年9月21日,兩德議會批准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10月1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和兩德外長們在紐約簽署一項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蘇4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

附:我國對德國的關系
1955年4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表命令,命令中說:「由於希特勒德國發動破壞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和支持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於1941年12月9日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命令宣布,「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從此結束,兩國之間的和平關系應當建立起來。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的結束並不改變德國的國際義務。同時並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有關德國的國際協定而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就德國統一問題,我國政府和人民一向同情和理解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
1990年10月3日,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系,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系。

【德國大事年表】

西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

西元9年(中國漢朝),日耳曼戰勝羅馬人。

西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孫三分帝國,其中東法蘭克後來形成德意志國家。

911年 第一個德意志國王康拉德登基,為早期封建國家。

962年 奧圖一世(Otto)稱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1092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118年 騎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漢撒同盟成立。

13世紀中期形成封建割據。

1346年 歐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學創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處死

1450年 古騰堡(Ja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

1517年 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點論綱,揭開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紀發生農民戰爭。

1618-1648年 三十年戰爭。

1701年 布蘭登堡選侯國取名為「普魯士王國」

1806年 拿破崙進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告終。

1815年 拿破崙戰敗,英俄普奧四國同盟,普魯士、奧地利崛起,根據維也納會議組成「日耳曼邦聯」。

1835年 德國第一條鐵路在紐倫堡與Furth之間通車

1848年 德國各地爆發革命。

1862年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

1866年 普魯士在「七周戰爭」中擊敗奧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 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擊敗法國,同時兼並了南德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以普魯士國王為皇帝。

1914年 德國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 戰敗,帝國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瑪共和國」。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後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1939年 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由美、英、法、蘇聯分佔,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占區相應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

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柏林分為東、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東德國。10月初,許多東德城市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爭取媒體自由等,東德總統旋即辭職。「柏林圍牆」倒塌。

1990年 聯邦德國總理科爾(Kohl)提出實現統一兩德的計劃,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原有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邦,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終告統一。

※ 參考資料來源:高關中著-「德國州市大觀」

⑵ 德國為何宣布城市有權禁行柴油車

當地時間5月18日,德國最高行政法院確認,德國城市有許可權制舊柴油車上路,以求環保水平達到歐盟法規的要求。德國此舉,或迫於歐盟環保法規要求。同一天,歐洲委員會就德國多次未能實現環保要求向歐洲最高法院提起訴訟。

德國法律要求,汽車製造商需要為污染較嚴重的柴油車提供硬體修復。調查公司Evercore ISI預計,為車輛提供修復硬體或為行業帶來145億歐元的成本。汽車製造商將承受壓力在所難免。

受到沖擊的不僅是車主和企業,對於與汽車行業關系較緊密的默克爾政府來說,禁令同樣令其為難。德國環保游說組織DUH行政董事Juergen Resch的說法更加直接:「對於德國政府來說,禁令的發布就是一個災難。德國政府比較關注車企的利潤,而置數千萬被操控柴油車的車主於不顧。」

城市禁令所獲得的效果極有可能快速擴張開來,當地時間5月16日,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宣布,已經開始貼出標志,實施對舊柴油車的禁令。根據漢堡當局的預計,禁令將於本月底開始生效。

來源:鳳凰網汽車

⑶ 二戰後對德國的限制

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的處理耐人尋味,顯然戰勝國吸取了一戰的教訓,不敢對德國壓得太緊,分區佔領無疑使德國無法成為一個凝聚體從而發揮最大限度的軍事潛能,同時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敵意也使德國獲得喘息之機,蘇聯和盟國幾乎全沒有解除控制下的德國部隊的武裝,許多納粹將領甚至重新出馬擔任軍職,隆美爾參謀長斯派達爾就擔任了西德陸軍總司令,盟國還加大對德國戰後的重建投資,英國為保證法國和德國的戰略均勢,也拚命幫助德國重建,使德國能夠快速復甦。

⑷ 德國是哪一天宣告失敗的,二戰

1945年5月8

⑸ 什麼是【柏林危機】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因對西柏林法律地位的爭執而引起的兩次國際危機。根據1945年《蘇英美三國雅爾塔會議公報》《蘇美英三國柏林波茨坦會議議定書 》及其他有關文件規定 ,在德國投降後,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和柏林。上述文件還規定了處置戰後德國政治、經濟的基本原則,以防止其再發動戰爭,危害世界和平。
[編輯本段]【兩次「柏林危機」】
1948年柏林危機(第一次柏林危機)
1947年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加緊對西歐的控制,合並英、美佔領區,阻撓就德國統一問題和締結對德和約問題達成協議。1948年2月,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外長會議,籌劃在西方佔領區成立德意志國家。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公布了「關於改革德國貨幣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了「B」記德國馬克。這一行動成為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的導火線,加深德國的分裂。蘇聯對上述活動一再提出抗議和反對,於1948年退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在蘇占區和整個柏林發行新貨幣,並拒絕美國提出的西方三國參加管理柏林貨幣的要求。對此,美國在英、法兩國同意下將其貨幣改革擴大到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蘇聯對西柏林實行封鎖,切斷西柏林與西方佔領區之間的水陸交通。美、英則對蘇占區實施交通和貿易限制,向西柏林空運物資。柏林局勢一時十分緊張。由於雙方都不願訴諸武力,經過談判,終於達成妥協,1948年5月12日解除對柏林的封鎖。但柏林在1948年底正式分裂為兩個城市。
這次危機是美國蓄意分裂德國、惡化美蘇關系而製造的一次事件。
1958~1961年柏林危機(第二次柏林危機)
1958年11月27日,蘇聯照會美、英 、法政府 ,建議取消對柏林的佔領制度 ,使西柏林成為「獨立的政治單柏林牆位」,一個非軍事化的「自由城市」。照會要求西方在6個月內達成協議,否則蘇聯就把西方在西柏林駐軍人員通過民主德國的過境控制權移交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西方予以拒絕。
1961年6月3日, 美蘇兩國首腦在維也納會晤,赫魯曉夫重提蘇聯1958年11月27日建議 ,聲稱「必須在今年使歐洲的這個問題得到和平解決」。肯尼迪也持強硬態度,揚言要武力「保衛西柏林」。會談仍無任何結果。8月華沙條約組織各國聲明:如西方不願簽訂對德和約,華約各國決定單方面與民主德國簽訂和約。8月13日,在華約的建議下,民主德國在沿東西柏林分界線修築柏林牆,封鎖東柏林、西柏林邊界。18日,美國派遣1500名士兵通過民主德國檢查站增援西柏林。接著,雙方互相以核武器試驗進行威脅。當危機達到高峰時,赫魯曉夫態度軟化。10月28日宣稱如果西方國家准備解決德國問題,蘇聯將不再堅持要在12月31日前締結和約,撤銷了6個月的期限,從而結束了這次持續三年多的柏林危機。
第二次危機是因為核武器、核競爭的原因。
[編輯本段]【「一危」的空中運輸】
世人矚目的空中補給線——柏林危機中的空中運輸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的1945年2月,蘇、美、英在雅爾塔會議上即決定戰後對德國實行分區佔領政策,並邀請法國作為第四個佔領國。同樣,柏林市也實行四國共管。按照雅爾塔會議的協議規定,柏林西部由美、英、法三國佔領,東部則由蘇聯佔領。

柏林危機

1947年6月,馬歇爾計劃出籠後,美國加強了對歐洲的攻勢。它乘西歐各國政治上、經濟上困難之際,迫使西歐國家接受條件苛刻的「美援」。它還以「美援」為誘餌,對東歐各國施加影響,企圖拆散東歐與蘇聯的聯系,達到「遏制」蘇聯的目的。在這場激烈、尖銳的冷戰抗爭中,美國的主攻方向是西歐,特別是位於歐洲心臟地區的德國。1947年底,蘇、美、英、法四國倫敦外長會議破裂後,美國決定加速從經濟上和政治上分裂德國。1948年2月,美國不顧蘇聯政府的堅決反對和警告,拉住英、法,拖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在倫敦舉行所謂六國會議,商談成立獨立的西德政府。美國還和英國、加拿大秘密商議建立北大西洋政治軍事集團。
從1947年6月到1948年初僅半年時間內,美國以咄咄逼人之勢,先後建立了西德國家和新的軍事同盟,企圖一舉奪取歐洲。
針對美國在歐洲發動的這一系列冷戰攻勢,蘇聯採取了相應的反擊措施。1947年9月,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成立,逮捕和清洗了一批反動政客和反蘇分子。1948年4月6日,蘇芬條約正式簽訂,條約規定兩國在軍事上合作,抵抗外來武裝侵略。1948年2月,為抗議西方六國倫敦會議,蘇聯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蘇管區出席德國人的政治集會。
1948年3月30日,蘇聯駐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國軍事長官,從4月1日起,蘇方將檢查所有通過蘇占區的美國人證件,並檢查所有貨運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蘇聯開始對柏林實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
1948年6月18日,美國不顧蘇聯4月間在柏林斷斷續續採取的限制地面交通運輸等警告性措施,仍與英、法宣布在其佔領區內實行貨幣制度的改革。這是在西德實現馬歇爾計劃,嚴重分裂德國的重大舉措。1948年6月19日,蘇聯政府隨即發表聲明,「大柏林在蘇聯佔領區內,經濟上為蘇占區的一部分,為了保護蘇占區居民和該區經濟利益, 防止對蘇占區貨幣流通的破壞」,決定對西方國家進入柏林的通路實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車客運交通;2禁止西佔區汽車和馬匹進入蘇占區;3水路運輸須經允許並徹底檢查後始能放行;4個人通行證無效;5貨運列車須經徹底檢查後始能通行等等。
1948年6月24日,蘇聯關閉了從漢諾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爾姆施泰特檢查站(位於佔領區邊界),同時,封閉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鐵路和水路的交通運輸,並停止向西柏林供應電力和煤炭。
西柏林位於大片蘇占區(東德)的腹地。這座城市當時還是一片廢墟,但它卻居住著250萬居民以及盟國的管制委員會和西方國家的佔領軍。然而這座城市根本不生產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的生存完全依賴陸路、水路運輸。蘇聯對西柏林實行了「交通管制」後,曾提出向西柏林居民供應糧食和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但遭西方國家的拒絕。
與此同時,美、英等國也對蘇占區採取了反封鎖措施。1948年6月24日,英國中斷了運往蘇占區的煤、鋼。1948年6月25日,英、美對取道美管區來往於東柏林與波茨坦之間的蘇聯人故意刁難,以示報復。柏林危機加劇。

西方決定空中補給

美國決定對西柏林實施空中補給。1948年6月24日晚上,美駐德軍事長官克萊的部下和顧問們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怎樣對付蘇聯政策。會議上各種意見分歧很大。最後克萊決定對西柏林實施空中補給。
駐西德美空軍司令李梅將軍接到克萊的命令後,立即調動他所掌握的飛機,第二天向柏林開始了空運。李梅在調集歐洲可供使用的美國運輸機的同時,又急電華盛頓派出更多的運輸機以供空運。
1948年6月26日,在美國的內閣會議上,杜魯門下令,「空運應在全面組織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命令美國駐歐洲部隊將能夠獲得的一切飛機都投入空運。也就在這一天,美國空軍的1架運輸機從法蘭克福將一批急需的物資運入柏林,代號為「運糧行動」的空運作業正式開始。世界航空史上罕見的特大規模的空中運輸——柏林空運,拉開了序幕。
從1948年6月26日期,美國加強了柏林空運,但是,杜魯門和他的許多高級官員們,並不相信依靠空中運輸能夠長期滿足柏林的需要,他們認為空中運輸只是為了贏得更多時間來打開「外交僵局」罷了。 此外,他們也擔心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燃起戰火」。 為此,杜魯門下令克萊和墨菲回國匯報。1948年7月23日,在美國召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上,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極力反對把飛機集中起來給柏林搞空運,理由是集中美國運輸機進行柏林空中運輸,意味著削弱美國在其他地方的空中力量, 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會使美國「暴露在無法收拾的形勢之下」。 杜魯門權衡利弊之後,認為,要想繼續留在柏林,而又不致冒全面戰爭的危險,「空中運輸比陸路武裝護送危險性要小」,因此他命令空軍「對柏林空中運輸給予充分支持」。 於是,舉世矚目的第一次柏林危機中的「空中走廊」,在美國朝野上下激烈的紛爭中,在杜魯門的精心籌劃下架設起來了。

狹窄擁擠的空中走廊

從美、英佔領區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有3條,即北部空中走廊、中央空中走廊、南部空中走廊,每條走廊寬度為3公里,遠遠地小於寬度8公里的規定。這3條空中走廊在柏林空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數百架飛機的全部飛行都是在這3條空中走廊內進行的。
美國空軍在柏林空運中,共使用了7個機場,其中萊茵美茵、威斯巴登、法斯堡和塞里機場為裝載起飛機場,滕珀爾霍夫、加托、特格爾機場為到達卸載機場。由於空域和終端機場范圍都很有限,加之參加空運飛機數量很多,致使空中走廊的飛行擁擠,飛機密度大。在這種情況下,空中交通管制顯得尤為重要。在空中走廊內,進入柏林的全部飛機都要接受美佔區法蘭克福和英佔區巴德埃爾森管制中心以及柏林安全中心的嚴格指揮和控制。為了適應「美英聯合空運特遣隊」的需要,1948年12月又在滕珀爾霍夫成立了一個聯合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美國空軍軍事空運局還將兩部CPN-4型引導車進行拆散分解後空運柏林,其中有重達5萬磅的陰極射線管、雷達和最先進的地面控制進場設備等。
在空中走廊里飛行的全部運輸機,必須按照劃定的空中走廊范圍和規定的高度、速度飛行。各飛行梯隊、飛機之間的調配按照區分時間、高度的辦法進行。規定單機間隔6分鍾,實際飛行中只能保持3分鍾的時間間隔。在柏林空運期間,每天進入幾個規定機場迫降的運輸機達868架次以上,差不多每1分鍾就有1架飛機迫降。 滕珀爾霍夫機場平均每天有325架飛機著陸,飛機的著陸間隔時間為4-5分鍾,空中飛機的間隔時間為3分鍾。在長達13個月之久的柏林空運中,據統計有266644架次飛機在這僅3公里寬的狹窄通道里來回穿梭飛行著,創造了人類空運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

「哥倆」媲美

C-47型運輸機和C-54型運輸機是柏林空運中的主力機種。這兩種運輸機同出於一個"祖先",都是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生產製造、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開始裝備部隊使用的。C-47型飛機與C-54型飛機相比較,C-47型飛機的「役齡"長一些,可以說是老資格的「兄長」,而C-54型飛機則短一些。
人們習慣稱C-47型運輸機為「空中列車」。它的機身比較粗大,機身長為19.63米,機身高為5.2米,機身橫截面直徑2米還有餘,機頭呈圓型,駕駛艙突出於機身頭部。它裝有2台1200馬力的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68公里,飛行極限高度為7350米。最大載量為3.5噸。
C-54型運輸機被人們稱為「空中霸王」。它裝有4台1350馬力的發動機,其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438公里,極限飛行高度為6860米,最大載量為17噸。
柏林空運開始時,西柏林每天最低的物資需要量為4500噸,一天也不能中斷。因此,組建空運力量與空運活動必須同步進行,也就是說在籌措空運力量的同時,現有空運力量必須投入實際運輸。截止1948年7月20日,柏林空運特遣隊擁有161架運輸機, 其中,有54架C-54型運輸機和107架C-47型運輸機。當時每日的運量只能達到1500噸左右。由於地面已被封鎖,這1500噸的運量顯然無法滿足西柏林250萬居民4500噸的最低日需求量。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增派運力並成立暫編空運特遣隊,1948年7月23日,美國軍事空運局的8個中隊72架C-54型運輸機和2500餘名人員抵達威斯巴登機場,使執行柏林空運任務的運輸機增至231架,平均每日空運量達到2000餘噸。至1948年9月底, C-54型運輸機完全取代了C-47型運輸機。美國有319架C-54型運輸機參加了空運,占當時服現役的400架C-54型運輸機的80%。英國用於柏林空運的軍用和民航運輸機也有140架之多。

突破空運1萬噸大關

從1948年6月26日美國空軍的第一架C-54「空中霸王」式飛機空運開始起,美、英、法三國每天都需要向柏林運送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最初,美、英、法三國定的空運指標為每日750噸。由於蘇聯沒有干預柏林的「空中走廊」,1948年10月15日起,美國和英國便正式建立了聯合空中補給工作小組,由特納將軍指揮「美英聯合空運特遣隊」的大規模的空中運輸活動。1949年,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空軍也派飛機和機組人員參加了柏林空運。柏林空運除了要供應美、英、法三國駐柏林佔領區的軍隊外,還有西柏林的250萬居民的大量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糧食、布匹、葯品、煤炭甚至某些機器設備等,也要靠空運來供應、維持。隨著需求量增加,投入運輸的飛機、機場以及運輸強度也都在增加。空運指標已經從原定的每日空運750噸,急劇地上升1500噸、2000噸、4000噸、5000噸……克萊後來洋洋得意地這樣寫道:「當1949年春天來到的時候,我們和英國同僚一迫使空運達到了每天平均800噸的運量,這是封鎖前我們經由鐵路和水路能夠運到柏林的數字」。
1949年4月16日,天氣格外晴朗。這一天是柏林空運有史以來最為緊張繁忙的一天,所有的運輸機傾巢出動,日空運量驟然躍升到12840噸,創造了柏林空運史上的最高記錄。

柏林空運結束

柏林的蘇軍指揮官們向莫斯科報告了西方國家運輸機進行空運的情況,克里姆林宮命令他們進一步施加壓力。於是,蘇聯人宣布,盟國飛機連續進行大規模空運將會引起「巨大困難」,蘇聯軍用飛機要通過空中走廊「進行軍事演習」,並公然提出警告說, 「整個空中走廊問題必須重新考慮」。盟國管制委員會的代表則回答說:「你們不能改變四國協定,如果你們宣布新規定,其他國家將不予承認。」
1948年底,柏林已經分裂為兩個城市,美國在分裂德國的路上已走得很遠。杜魯門政府借柏林封鎖問題大叫大嚷,極力保持緊張態勢,借機恐嚇西歐各國,加速建立西德政府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這種形勢下,蘇聯政府認為有改變策略的必要。從1949年初開始,蘇聯採取措施解決柏林封鎖問題,同時,大力開展世界和平的宣傳運動。從1949年2月開始,美蘇就解決柏林問題進行秘密談判,經過幾個星期的折沖周旋,蘇、美、英、法四國政府終於達成協議。1949年5月5日,莫斯科、華盛頓、倫敦和巴黎同時發表關於解除德國各佔領區和柏林之間的限制公報,宣布在5月15日結束「封鎖」。
按照四國的協議規定,蘇聯在1949年5月11日星期三的午夜提前解除了全部封鎖。大規模封鎖的解除來得如此突然,以致人們開始簡直難以令人置信。5月12日零時,耐心等待已久的西方的汽車、火車越過蘇占區繼續向柏林駛去,大批記者也湧入柏林,柏林「封鎖」結束。至此,震撼世界歷史罕見規模的柏林空運也隨之減少下來。此後,空運活動仍在進行,直至9月30日才真正結束。
[編輯本段]【相關協定】
《西柏林協定》
70年代初蘇聯推行緩和政策, 爭取西方國家承認歐洲現狀,在與聯邦德國改善關系的同時建議就柏林問題舉行談判,為西方國家所接受。1970年3月6日,蘇、美、英、法四國開始談判。1971年9月3日簽署了《西柏林協定》,並於1972年6月3日生效。
主要內容有:①重申美、英、法在西柏林的「權利和責任」。②西方國家的平民和貨物沿西柏林通道的過境交通,將「暢通無阻」。③「維持和發展」 西柏林與聯邦德國之間的「聯系」,但西柏林仍然不是聯邦德國的組成部分,今後也不屬於它管轄。④西柏林人民可因人道、家庭、宗教和商業等理由或以旅行者身份到民主德國進行訪問。⑤聯邦德國可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代表西柏林利益,等等。
《西柏林協定》簽訂後,柏林局勢趨於穩定,兩個德國之間的關系有很大發展。
[編輯本段]【總結】
「柏林危機」是戰後美蘇之間出現的第一次冷戰高潮,是「冷戰」加劇的重要表現。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對抗,「冷戰」的結果,而美國的霸權政策是導致這一局面的根源。
上文對蘇聯的行為有明顯的迴避,其中關於發行新馬克問題,「 1948年5月18日,蘇聯政府通過了《關於在德國蘇占區實行貨幣改革的決定》。決定責成蘇聯駐德軍事當局在西佔區單獨進行貨幣改革時立即在蘇占區實行貨幣改革。要求「蘇聯軍事當局爭取在整個大柏林地區發行蘇占區新貨幣」。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宣布將從6月20日起在西佔區實施貨幣改革」。這件事明顯是蘇聯先挑起了實質性分裂德國的步驟, 卻被刻意迴避,並以此來指責所謂美帝國主義。

⑹ 女性割禮的德國禁止

猶太教跟伊斯蘭教、 是德國法院在今年六月裁定、兒童保持身體完整的權利、高於父母執行宗教禮儀的權利,而這項裁定、引起了當地猶太人跟穆斯林的強烈反對。 猶太男孩在出生第八天之後,要進行割禮,在猶太教的信仰中,這是人跟上帝之間的盟約,必須要遵守。伊斯蘭的信徒也有同樣的規矩。不過今年六月時,一個穆斯林家庭帶著四歲大的男童給醫生行割禮,結果術後出現並發症,醫生被告上法庭,德國科隆法院因此裁定,孩童保持身體完整的權利,高於父母執行宗教禮儀的權利。 這個判決引發猶太跟穆斯林社區的不滿。
尤那·梅茨格(Yona Metzger)(最高猶太教法師):「我們建議改變歐洲猶太人的割禮方式由領有醫療執照的穆漢來做,但他不一定要會動腦部手術、心臟手術或截肢.只要會割禮就好。」梅茨格強調:「對於猶太人來說割禮是傳承千年的宗教儀式,標榜民主的德國不應該對此存有偏見。」,「我拜會過的德國領袖都很肯定而且理解在德國這樣的民主國家不該獨斷禁止割禮。」由於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曾經迫害過猶太人,因此對於任何具有種族歧視的行為都嚴格禁止。科隆法院的裁決引來總理默克爾關切,認為會讓德國淪為笑柄,外長急忙滅火,澄清德國是開放、尊重多元宗教的國家。隨後一群德國眾議員也提出動議,要求聯邦政府在今年秋天提出草案,保障男孩由醫療專家執行割禮。如果提案獲得通過就等於頂翻科隆法院的裁決。德國境內有12萬的猶太人,以及四百萬的穆斯林人口,在割禮引發爭議之後所進行的民調顯示,四成五的德國群眾贊成禁止割禮,比反對的高出三個百分點。

德國什麼時間可以讓中國入最新

至於德國什麼時候可以讓中國人入境,這個我們誰也不知道,誰能夠說等德國那邊的通知了。

⑻ 德國解體的時間

二戰後德國被英、美、法、蘇分別佔領,蘇占區成立民主德國,而英、美、法三國佔領區合並成聯邦德國,柏林牆把柏林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兩德分裂開始。
這是戰爭留下的後遺症 ----
二戰以後德國被分為兩部分,分別成為美國和前蘇聯殖民地,美國殖民的西德是走資本主義路線,前蘇聯的東德走社會主義路線。有點像朝鮮和韓國。曾經在兩塊中間還有一塊很著名的牆叫柏林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DDR】(即東德,德語: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前蘇聯殖民)和聯邦德國【BRD】(即西德,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美國殖民)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走資本主義路線,稱德國。

⑼ 德國是什麼時候退出國聯的

1933年,德國退出國聯。

⑽ 德國總統默克爾沈遼路封路

中午市府廣場禁行

閱讀全文

與德國什麼時候解除禁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8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1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4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9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4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2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5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4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6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9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9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1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7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