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支持三國

德國為什麼支持三國

發布時間:2022-05-25 07:59:13

① 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簽訂的目的

孤立法國、牽制俄國
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是德國俾斯麥政府推行孤立法國、牽制俄國外交政策的結果。德奧早在1879年10月就簽訂了同盟條約。1881年法國出兵佔領突尼西亞,與義大利發生尖銳矛盾。義大利為抗衡法國,於1882年初正式要求參加德奧同盟。經過談判,三國正式簽署三國同盟條約。英、法、俄為對抗「三國同盟」,於1904一1907年成立英法俄三國協約。至此,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局面正式形成,它們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義大利宣布保持中立,次年脫離同盟國、加人協約國,「三國同盟」遂告瓦解。

② 為什麼俾斯麥下台之後,德國選擇和奧匈帝國結盟,而不和俄國續簽再保險條約

普法戰爭後,德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採取結盟政策,以孤立法國。他本來讓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俄羅斯帝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後來在1878年柏林會議上,俄國因巴爾干半島問題,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1879年,德國選擇與奧匈締結了秘密的德奧同盟。此外,義大利在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讓法國在1881年兼並該地。為了爭取支援,義大利跟德國和奧匈結盟,是為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十分不滿。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險條約》。可是俾斯麥在1890年下台後,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維持俾斯麥定下的同盟制度,任由條約終止,而選擇只與奧國為盟。法國向俄國提供資本,實現其工業化後,在1894年與俄國結下軍事同盟,是為法俄同盟。
英國鑒於法國在埃及、俄國在巴爾干日益擴張,威脅英帝國前往遠東的貿易航道,故在1887年2月12日和義大利組成《地中海協定》,互相保證維持地中海、亞德里亞海及黑海的現狀,而義大利則支持英國在埃及的行動。經德國首相俾斯麥支持下,奧匈及西班牙均加入協定,是為《第一次地中海協定》,同年十二月,英、奧、意三國商定共同維持近東現狀,對抗俄國對土耳其帝國之影響,是為《第二次地中海協定》,不過兩次協定沒有明確規定英國承擔具體的軍事義務,故英國並未放棄其光榮孤立政策。直至德國海軍日擴,威脅英國的制海權,英國才著手在歐陸尋求盟友。1904年英國終與法國簽訂《英法協約》,但此協定並非軍事同盟,而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定;相對於德奧同盟或法俄同盟,其合作無疑是較為鬆散。不過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機中,此協定充分反映英法堅定的合作夥伴關系。受到法國鼓勵,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其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條約》。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有感德國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是以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遭到暗殺而引起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德、奧、意、三國簽訂針對俄國的同盟條約目的是什麼

德國主要和法國、英國有矛盾,奧匈帝國主要是和沙皇俄國在爭奪巴爾干半島上有矛盾,這些是一些沒什麼辦法調和的矛盾,所以最後訴諸戰爭。義大利主要是因為與法國之間有貿易和領土上的小矛盾,而且其本身實力較弱,所以願意加入較早成立的同盟國盟約,以獲得保護。然而在一戰爆發時義大利聰明地保持中立,只是在後來協約國同意其在巴爾干半島上的領土要求才同意加入協約國作戰。

④ 義大利和奧地利那麼巨大的矛盾,德國是如何做到三國同盟的,德國外交如此垃圾把英法巨大矛盾者弄成了同

第一問,德奧意三國同盟只是紙面上的同盟,義大利部隊作戰能力低下人所共知。俾斯麥就曾有言在先,他拉攏義大利,只是希望義大利幫忙吹吹軍號,讓法國緊張緊張,能部分分散法國的注意力就可以了,德國知道義大利盟友不可靠,也沒打算指望他們。而奧匈帝國作為歐洲二流強國,只能在巴爾干一帶擴張利益,和俄國的利益發生尖銳對立,俄國身後有英法支持,奧匈只好尋求德國的幫助,別無他法。而德國也需要在國際上找一個比較有力量的幫手,兩者一拍即合,德國和奧匈的同盟關系是十分穩定的。
第二問,至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外交前期牛逼後期傻逼,那是意外情況。由於第二帝國老皇帝威廉一世去世,皇位傳到威廉二世身上,年輕的君王威廉二世希望獨自掌握德國大權,因此強迫俾斯麥讓位,後來的幾位德國首相都是威廉二世皇權下的傀儡。威廉二世獨自管理外交事務,然而他缺乏必要的歷練和經驗,沒有俾斯麥那種在空中玩轉八個球的手腕。從後世的研究中,也看不出戰略方面的長遠宏大布局,有的只是一些任意、率性的言行舉止
第三問,德國把英法俄三國搞成協約聯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國實力太強,無論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諸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英法俄任何一個國家和德國單挑,都不是它的對手。德國要追求全球性的大國地位,想到國際上撈好處,尤其是想搞殖民地,而德國是後起之秀,英法俄在此前已經基本把世界瓜分了一大部分,好的地塊都已經落到英法俄手裡。德國的擴張政策刺激了英法俄的神經,英法俄單挑打不過德國,但是為了保住已經到手的全球大利益,協調一些局部小利益,抱團對抗德國。二是威廉二世不注意自身言行,有些話有些行為更加深了英法俄集團的疑慮。比如威廉二世曾說世界上所有穆斯林都是朋友,而當時穆斯林世界基本都是英法俄的殖民地,他的話徒使德國遭猜忌而不能得到朋友。他又建造規模龐大的海軍,結果陷入和英國的軍艦建設規模的競爭中。他派豹號去非洲,弄得法國上下一致認定德國想染指法國的非洲殖民地。威廉二世不理智的行為使他的國家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之中

⑤ 德國在二戰時期為什麼願意幫助國軍呢

德國在二戰時期願意幫助國軍的原因:希特勒有嚴重的種族歧視,認為雅利安人起源於西藏,曾經到西藏地區考察過。漢藏一家,因此,認為中國人是不同於其他的有色人種,德國實行法西斯專政,正好與英美法國家相對立,

因此當年的德國在歐洲的朋友並不多。德國人之前受壓迫那麼久,很多德國人會選擇通過戰爭的方式還血洗以前的恥辱。倘若和中華民國搞好關系,在一起夾擊蘇聯,效果一定很不錯。

中華民國迫切需要實現軍備和國防工業現代化以獲得自衛生存的能力,而德國方面則需要原材料的穩定供應,這種關系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間,將中德兩國緊緊地維系在一起。

(5)德國為什麼支持三國擴展閱讀:

具體原因:

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的大會上,庄嚴巍峨的主席台上方,懸掛著希特勒親自設計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納粹)的黨旗,黨旗為紅底白圓心,中間嵌著一個黑色「卐」字,十分醒目。對於黨旗的設計,希特勒自鳴得意。

他在《我的奮斗》一書中說:「任何黨都應該有一面黨旗,用它來象徵庄嚴和偉大……紅色象徵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卐』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斗爭的使命。」一隻巨大的雕塑即普魯士雄鷹,高高地懸在納粹黨旗的上端,桀驁不馴,睥睨一切。

廣場四周強烈的探照燈光柱,將整個夜空照射得如同白晝。數十萬群眾和軍隊聚集在廣場,舉旗列隊,高舉火炬,遊行示威。震耳欲聾的口號聲、鼓樂聲以及瓦格納的雄渾樂曲,

與希特勒歇斯底里的演講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令人震撼不已的第三帝國交響樂。成千上萬的人們忘情地呼喊著,高唱著,向著主席台上那個大獨裁者歡呼致敬,如醉如狂。

希特勒的演講充滿激情,讓台下的群眾更加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德意志的未來要靠我們的人民!只能靠我們的人民!德意志人民,神聖的德意志人民,必須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冷靜、勇敢來克服一切困難!

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前進,我們的民族才能振興!」我想,任何一個德國人身處這樣的環境,一定會激動得渾身顫抖,一定會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民族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萬分,一定會為擁有希特勒這樣最「偉大」的領袖而感到幸福無比,

也一定會為德意志即將成為最強大的帝國而感到興奮不已。任何一個德國人一旦陶醉於這樣強烈的種族主義情感當中,一旦痴迷於如此盲目的個人崇拜以及極端的愛國主義情緒當中,自然會從理智走向瘋狂,從善良陷入邪惡,從文明墮落為野蠻。

令人悲哀的是,此時此刻,他們自己卻渾然不覺,一直沉浸在一種崇高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之中,真的以為要跟隨偉大領袖投身到無比壯麗的革命洪流中,去創造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神聖事業。

面對這一切,正像西方學者所評價的,「攝影機不會撒謊,它把希特勒惡魔般的本質和把人類自製力喪失殆盡的情況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它所揭示的真相永遠使人不寒而慄」。

⑥ 三國同盟是怎樣形成歐洲一大軍事集團的

三國同盟是指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

19世紀中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進步促使各國工業和經濟的又一次騰飛,加快了各國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向帝國主義過渡。但同時,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也日益不平衡。各國在國家利益的沖突與協調中紛紛尋找新的對策。1879年,德俄關系日趨緊張,德國擔心俄國和德國的宿敵法國結盟對付自己,加緊拉攏奧匈帝國。1879年8月27日,德國宰相俾斯麥與奧匈帝國的外交大臣安德拉西秘密會談,謀求締結反俄同盟。經過多方交涉,10月7日,《德奧同盟條約》在維也納簽訂。主要內容是如果兩國其中一國遭到俄國的進攻,兩國應以全部的軍事力量實行互助;如果其中一國遭到另一國家進攻,締約國的另一方應對其盟國採取善意的中立,但是,如果進攻的國家得到俄國的支持,締約國雙方應共同作戰直到共同議和為止。

1881年法國入侵突尼西亞,從此突尼西亞成為了法國的保護國。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有限,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多方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條約主要內容: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③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義大利將保守中立。

三國同盟的締結意味著歐洲列強兩大對抗軍事集團的其中一方已經形成。這個同盟條約與德奧同盟、三皇同盟同時存在,成為俾斯麥同盟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三國同盟的矛頭指向俄國和法國,隨著德國不斷擴張以及英、德矛盾日趨尖銳,義大利改善了同法國的關系。雖然三國同盟最終形成。但是,義大利始終是三心二意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義大利以中立和參戰為手段,向交戰雙方討價還價,後來由於協約國方面滿足了它的要求,它便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1815年5月向奧匈宣戰,三國同盟破裂。

⑦ 三國同盟主要對付哪個國家

1.主要是為了對付法國,其次是俄國。

柏林會議後,俄德關系迅速惡化。1878年「三帝同盟」到期沒有續訂。俾斯麥為對付俄國並防止俄法接近,決定先發制人,謀求與奧匈締結反俄同盟,於1879年10月7日在維也納與奧地利訂立了秘密攻守同盟條約。德奧同盟主要是為對付俄國的,但它卻加速了俄法協約的產生,並向未來的世界大戰邁出了第一步。

德奧同盟建立不久,義大利要求加入。原因是義大利在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的斗爭中遭到失敗,感到有必要依靠一貫與法國為敵的德國。俾斯麥看到俄法接近的跡象,也歡迎義大利參加同盟以增加反法力量。1882年5月20日在維也納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德奧意三國同盟的產生是導致日後兩大集團的形成和對抗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重要步驟。

繼義大利之後,羅馬尼亞加入了德奧同盟體系。1883年10月30日,羅馬尼亞與奧國在維也納訂立同盟條約,主旨在反對俄國對巴爾乾的擴張。同日,德國聲明加入。這樣便又形成了一個新的三國同盟。

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建立了一個以柏林為中心的復雜聯盟體系,這個體系主要組成部分是三個三國同盟,即俄德奧三帝同盟、德奧意三國同盟和德奧羅三國同盟。這個體系的主旨是反法,但在三個同盟中都具有德國支持奧國對付俄國的含義。

2.理由:1,三國同盟中德國經濟,軍事實力最強.2,一戰前三國同盟的形成分兩步:A.1879年德國俾斯麥推動成立德奧同盟,以德國為核心;B1882年德國俾斯麥趁義大利與法國爭奪北非突尼西亞的失敗,把義大利拉進同盟,三國同盟正式形成,從三國同盟條約內容來看,也是以德國為核心.

3.A是直接原因 D是根本原因

⑧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國總想拉攏中國加入法西斯陣營

文/寂寞的紅酒

德國和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主要參戰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軸心國集團的老大,德國就是黑社會老大的存在。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打的英、法、蘇三大世界一流強國狼狽鼠竄,很多國家紛紛向德國靠攏,加入了德國為首的法西斯陣營。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對德國的拉攏感興趣,比如中國。德國曾對中國進行多次拉攏,並屢次調停中日矛盾,希望中國能站到德國的一邊,德國甚至邀請中國出兵印度,東西夾擊英國。那麼為什麼德國總想拉攏中國加入法西斯陣營?

第三,二戰時期,中國和日本處於敵對狀態,中國牽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和戰爭資源。德國和日本結盟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利用日本牽制美英,與德國共同對付蘇聯。所以德國希望中國和日本和解,把中國拉入聯盟,這樣既可以獲得中國的支持,也能讓日本騰出更多的兵力去進攻蘇聯或者對付美英。只是德國沒有想到,中國竟然不吃這套,雖然仍然和德國保持著比較密切的關系,但就是不上德國的賊船,堅定的站在美英的一邊,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成為二戰後的五大國之一。

⑨ 三國同盟的成員國有哪些以哪個國家為核心三國協約以哪個國家為核心

三國同盟:英,法,俄,英國是核心
三國協約:德,意,奧,德國是核心

⑩ 三國同盟的德奧有怎樣的利益關系

三國同盟:

德奧意三國組成的軍事集團。1882年5月簽訂《三國同盟條約》,1883年羅馬尼亞也加入三國同盟。三國同盟的建立標志著以德國為盟主的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三國同盟條約》的主要內容:

  1. 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2. 2.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3. 3.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義大利將保守中立。

三國同盟形成根本原因:

1.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迅速發展,國力迅速上升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超過了英國和法國。德國的政治地位遠不如英法。地理位置也不好,被英法俄三大國夾在中間。由於德國起步較晚,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國瓜分完了。德國要想崛起,就必須挑戰英法的統治地位,建立新的秩序。

2.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則分別因為與沙俄和法國的矛盾,被德國拉進了同盟國集團。

3.根本矛盾是帝國主義國家間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形成的同盟。


三國同盟的性質:

新興的帝國主義同盟,標志著一的一方軍事同盟形成。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支持三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9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2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3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7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2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4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5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7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9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