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法蘭西公社怎麼打德國

法蘭西公社怎麼打德國

發布時間:2022-05-25 10:02:03

⑴ 為什麼巴黎公社與十月革命都與德國有關

巴黎公社發生的原因是法國資產階級矛盾發展的一個縮影,當時法國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工人階級食不果腹,貴族資產階級酒池肉林,法國社會矛盾尖銳。同時在當時德國統一的腳步已經刻不容緩,而法國的勢力左右者德國西部的數個邦國,普魯士在統一的過程中與法國矛盾尖銳,這樣最終二者不可避免的爆發戰爭,法國敗北!這直接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而法國新政府又對德國勢力採取投降政策,再加上食物短缺這使得巴黎市民對新政府普遍不滿,最後爆發了「巴黎公社」運動,此時德國釋放了法國10萬戰俘用於鎮壓起義市民,這樣「巴黎公社」在內外勢力的反撲下最後失敗!
至於十月革命,就其本身來說這也是俄國革命發展的一個趨勢,在一戰中俄國參加協約國組織,在東線對德奧用兵,曾經一度推進到德國的東普魯士,這使得德國疲於應付,而在俄國國內,腐朽的沙皇制度,落後的經濟,人民困苦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俄國搖搖欲墜,革命的條件已經成熟,這樣德國為了早日結束東線戰爭,就將漂泊在外的列寧送回俄國,另其領導革命,加速沙俄的滅亡。所以說德國對「十月革命」有一定促進作用。

⑵ 巴黎公社運動的產生背景

巴黎公社掌權期間摧毀凱旋柱(此圖片及其它圖片後被用於鑒別和處決公社社員)
導致巴黎公社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慘敗。
巴黎公社是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後在巴黎爆發起義的產物。起義有兩個直接原因:一方面是戰爭的慘敗,另一方面,是由於法國工人階級持續增長的不滿情緒,上可追溯到1830年代,發生在里昂和巴黎的第一次工人起義。
法國與普魯士的戰爭,是於1870年7月由拿破崙三世挑起的,結局卻是法軍慘敗。1870年9月2日,被圍困在色當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下令投降,第二帝國也就隨著皇帝的投降而崩潰。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國。由資產階級共和派和奧爾良派分子組成的新政府,稱為國防政府。普魯士並不滿足於皇帝的投降,繼續大舉進攻法國。9月19日,普軍包圍巴黎。多年來不斷加劇的貧富分化,再加上當前的食物短缺,軍隊失敗,還有普魯士軍隊的不斷炮轟終於大大激化了社會各界的不滿情緒。巴黎市民,特別是工人階級和下層中產階級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一個比較明確的要求是巴黎應該自治,擁有自己的經選舉產生的議會,享有與其它法國小城鎮同樣的權利,而這一要求一直被政府出於對不法平民的擔心而拒絕。一個與此相聯系的但不那麼明確的願望是謀求以一種更加公平的甚至是以社會主義的方式來管理國家經濟,這些要求匯總起來變成了一句口號:建立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
1871年1月,圍城四個月後,執政的國防政府謀求與新宣告成立的德意志帝國簽訂停火協定。德國人要求在和平協定里加入一條要讓德國軍隊以凱旋儀式進入巴黎。盡管被圍困多日,但許多巴黎市民還是非常憤慨並堅決反對普魯士(現在已經是新帝國)人以任何儀式宣布對他們的城市的佔領。
當時有30萬巴黎市民是一個被稱作「法國國民自衛軍」的市民部隊的武裝成員,這一部隊已極度擴張以協助保衛城市。自衛軍選舉了他們自己的官員,都是來自於工人階級,包括激進分子和主張社會主義的領導者。
他們進一步組建了一個自衛軍的「中央委員會」,包括愛國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共同保衛巴黎,擊敗德國人的進攻,並且保衛共和政體,防止帝制復辟,擊敗在1871年2月舉行的一個支持帝制的多數黨的選舉以組建新的國民大會。
巴黎人民在失敗面前無所畏懼,並已准備好在德軍進城後引發的武裝沖突中與敵人血戰到底。因此,在德軍進入巴黎之前,依靠普通工人的協助,國民自衛軍已經設法把一大批大炮(他們認為那是屬於他們的資產,因為購買這些大炮的資金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國家發行的公債)搬離了德軍必經之路,把它們保存在一些相對安全的地方。其中一個主要的「大炮公園」就在蒙馬特爾高地。
阿道夫·梯也爾,新成立的臨時政府的首腦,意識到在目前這種不穩定形勢下,中央委員會形成了另一個政治和軍事權力的中心。另外,他還擔心工人們會用國民自衛軍的武器把自己武裝起來激怒德國人。

⑶ 比較普法戰爭給德國、法國帶來的不同影響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豎起了白旗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促使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同時,在德法之間播下了仇恨的種子,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一直影響著兩國之間的關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歐洲的局勢。

戰爭爆發之前,根據1815年拿破崙被徹底打敗後的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在德國土地上建立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它包括34個封建君主國和4個自由市。但各邦在內政、外文、軍事上卻是獨立自主的。其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該邦聯中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為爭奪在德國的領導地位而長期進行斗爭。普魯士是一個軍事封建王國。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後,為實現其兼並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擴充軍備,並任命以擁護帝制聞名的俾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麥任首相期間,信奉強權政治,推行鐵血政策。1864年,他拉攏奧地利作為同盟者,策動了對丹麥的戰爭。丹麥戰敗,普、奧兩國之間的矛盾加劇。1866年,俾斯麥又聯合義大利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奧軍戰敗,被迫向普魯士求和。於8月23日,普、奧在布拉格簽訂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舊邦聯宣布解散。俾斯麥趁機吞並北部4個支持奧地利作戰的邦國,並於次年組建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轄22個邦國和3個自由市,3100萬人口)。普奧戰爭雖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但德國的統一還沒有最後完成。巴伐利亞、巴登、維爾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著獨立地位。這四邦緊鄰法國,拿破崙三世不願德國強大,極力施加影響,不讓四邦統一於德國。這促使俾斯麥下決心藉助武力解決同法國的紛爭。

19世紀中期的法國,從經濟上說,資本主義顯持續發展勢頭,工業革命處於最後完成階段,生產能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英國。但在政治上,它卻是一個極其反動、極富侵略性的國家。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內採取了反革命的軍事獨裁,把一切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並把國家的軍事、警察、官僚機構擴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人民對帝國政權極端不滿。對外採取擴張主義政策,頻頻發動侵略戰爭。如,1853—1856年,法國與英國聯合,為瓜分地中海東部勢力范圍,同俄國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1859年,法又以「援助」義大利統一為名,參加了對奧地利的戰爭。1856—1860年,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夥同英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後,又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等。

法國對毗連的德國萊茵河地區豐富的天然資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於沒有機會下手。1866年的普奧戰爭結束後,普法之間的關系很快便進入一個空前緊張時期。普法兩國都在有意識地為贏得一場預想中的大規模廝殺而積極創造條件。

60年代末,法國由於拿破崙三世的軍事獨裁和反動的內外政策,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使一切反對拿破崙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強。特別是法國無產階級也顯得十分活躍,隨著1864年第一國際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後成立了國際支部,領導工人群眾宣傳社會主義,頻繁舉行政治罷工,鼓動推翻拿破崙三世的反動統治。拿破崙三世面對國內這樣一種十分動盪緊張的局勢,為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擺脫國內的政治危機和滿足資產階級掠奪貪欲,促使其急於發動一場對外戰爭。此時,俾斯麥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預設圈套,誘使法皇拿破崙三世走上了宣戰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國終向普魯士宣戰,揭開了普法戰爭的序幕。

在法國宣戰之後,普法雙方便投入了緊張的戰爭動員和軍隊調動工作。到7月底,法國編成萊茵軍團,在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共集結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其計劃在普魯士未及動員展開之際,先機制敵,集中兵力越過國界,直取法蘭克福,切斷南北德意志之聯系,迫使南德諸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與此同時,普軍也在萊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間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老毛奇)為總參謀長。其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力爭將法軍主力圍殲於邊境地區或將其驅至法國北方,繼而圍攻巴黎,迫敵投降。

8月2日,以法軍在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發動進攻而拉開普法戰爭的序幕。至8月4日,普軍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揮下,進行了預有準備的抗擊,並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軍在沃爾特、斯比克倫、馬爾斯拉圖爾和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等幾次會戰中接連失利。到8月中旬,法軍主力部隊的部署已被普軍割裂。一部由法軍巴贊元帥率領的左翼和中路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圍困於戰略要地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法元帥率領的右翼3個軍共12萬餘人,在夏龍編成以麥克馬洪為司令的夏龍軍團。8月30日,法軍在博蒙地區與普軍激戰後退守色當。隨即,毛奇命令普軍向夏龍軍團兩側運動。8月31日,普軍第四軍團佔領麥茨河右岸至法比邊界的整個地區,封鎖了法軍經蒙梅迪東進馳援麥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進行了此次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次會戰——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第三軍團佔領符里濟、棟舍里等地,切斷了法軍由色當經梅濟埃爾西撤的鐵路,進而插到法軍側後的聖芒若和弗累涅一帶,堵住了法軍向比利時撤退的通路。當天中午,普軍完成了對夏龍軍團的合圍,並開始進行猛烈的炮擊。下午,法軍數次突圍失敗,拿破崙三世自知已無力挽回敗局,於下午4時半下令掛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崙三世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此會戰,法軍共損失12.4萬人,其中僅3000餘人逃到比利時境內;普軍損失近9000人。色當慘敗加速了拿破崙三世帝國的崩潰。9月4日,法國宣布成立共和國,組成了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資產階級共和派政府——「國防政府」上台執政。

德國民族統一的障礙業已消除,德國南部諸邦於1870年11月順利並入北德意志聯邦。但普魯士當局並未因此而終止軍事行動。9月中旬,普軍向巴黎進軍,並包圍了巴黎。至此,普魯士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禦性質,而變成了一場地道的侵略性掠奪戰爭。這樣普法戰爭進入到第二階段已轉變成為法國進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一階段中,法國除新建的北方軍團和盧瓦爾軍團等在戰場上對普軍作戰外,還有廣大的人民群眾(自由射手)展開游擊戰,這時,法國仍具有約100萬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實行投降政策,企圖與敵人勾結,阻止抵抗運動繼續發展。9月23日,普軍佔領圖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軍投降。

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17萬法軍在麥茨投降。這使普軍得以騰出兩個集團軍壓向盧瓦爾和北方軍團,使這兩個軍團在與優勢的普軍作戰中被擊敗。此間,法國政府曾兩次向普軍求和;巴黎居民由於飢困交加,反對政府的投降政策,舉行了多次起義。

1871年1月22日,法國政府鎮壓巴黎居民起義後,同德軍指揮部進行了最後的談判,於1月26日簽訂巴黎投降的條約,1月28日在凡爾賽普軍大本營簽訂了停戰三周的協定。2月26日,草簽《凡爾賽和約》。和約締結後,資產階級政府勾結民族敵人向巴黎工人發動進攻,於是爆發了偉大的巴黎公社起義。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敗前不久,法國外交部長茹爾·法夫爾與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城簽訂了正式和約。普法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依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並自立為皇帝。至此,德國的統一終告完成。普法戰爭之後,由於德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劇,歐洲大陸變得更加動盪不定。兩國在這次戰爭中的結怨,成為後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戰爭期間,恩格斯在他發表的一系列戰爭短評中就指出,有三個基本錯誤導致色當慘敗:「第一,法軍在迎擊敵人的進攻時所處的陣地,使獲勝的德軍能夠揳入法軍分散的各軍之間,結果把法軍割裂為兩支獨立的部隊,並使它們彼此不能會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戰;第二,巴贊軍團在麥茨行動遲疑,結果被緊緊地圍困在那裡;第三,援救巴贊兵團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線,簡直是唆使敵人俘虜全部援軍。」法軍所犯的三個基本錯誤,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錯誤指導外,也與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指揮失誤有關。而普軍總參謀長毛奇善於製造、利用法軍的錯誤,巧妙地施展謀略,實施正確、堅定、靈活的作戰指揮,使普軍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主動權。

⑷ 法國與德意志的戰爭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在德法兩國稱為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王國為統一德意志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但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戰爭後期,普魯士將戰爭由自衛戰爭轉化為侵略戰爭。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於1871年1月18日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告終。戰役發生在德法兩國,因此稱為「德法戰爭」。 普法戰爭發生於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企圖保持多年歐洲霸權地位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歷來竭力阻止德意志的統一,同時還想侵佔萊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領土,因而對於普魯士的挑釁,不但沒有迴避,反而迫不及待地向普魯士宣戰,結果招來了戰爭慘敗、帝國滅亡的厄運。 開戰契機普法開戰的契機是西班牙王位的繼承問題。1870年 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親屬利奧波德親王,應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去西繼承王位。法國擔心普西聯合反法,怕他們實力大增,於法國不利,而極力反對。於是,第三國的一項內部事務引發了歐洲兩大強國的爭斗。戰爭一開始就預示著法敗普勝的必然結局。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及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及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企圖阻礙德國統一。在普奧戰爭結束後,法皇拿破崙三世要求俾斯麥同意,把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合並於法國,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償。俾斯麥斷然拒絕,並立即把拿破崙三世的這個意圖通知了巴伐利亞國王及南德諸邦政府,從而在南德諸邦造成了令法國恐懼的心理。利用南德的這種心態,俾斯麥遂與它們締結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條約。在這種情勢下,只要打一場普法戰爭就可以激發南德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動它們與北德聯邦合並為此,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令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在法皇宣戰後,法國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普魯士則計劃以優勢兵力,集中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將法軍擊潰於邊境在線,再繼而進攻巴黎,逼使法國投降。 戰爭以法軍在1870年8月2日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與此同時,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至8月中旬,法軍已被普軍一分為二,一部由巴贊元帥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普軍包圍於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領的12萬餘人在8月30日與普軍激戰後被逼退守色當。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里濟、棟舍里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嘩然,資產階級趁機於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國防政府。 影響(法國)
1、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共和國的確立 1870年9月4日,當色當戰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連同在色當的法國官兵全部作了俘虜的消息傳到巴黎後,巴黎廣大人民群眾對拿破崙三世統治的不滿,立刻象火山一樣爆發了。工人和小資產階級群眾擁入波旁宮立法團會議廳,要求廢除帝制,恢復共和,共和派議員甘必在市政廳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建立臨時政府,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從此以後,帝制在法國結束,共和逐漸穩固下來。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色當戰役後,普魯士軍隊繼續長驅直入,佔領法國整個東北部,並向巴黎推進。至此,普魯士所進行的戰爭已由統一戰爭演變為非正義的侵略、掠奪法國的戰爭。法國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要求普遍武裝人民,抵抗普魯士的侵略,而自稱「國防政府」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害怕武裝起來的巴黎人民,加快了投降的步伐。梯也爾政府在凡爾賽同德國簽訂了和約,條約規定:法國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割讓阿爾薩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賠款付清以前,德國佔領法國6個北方省。 在梯爾也政府進行賣國的同時,巴黎無產階級加強了自己的斗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宮,資產階級政府在巴黎的統治土崩瓦解,巴黎無產階級取得了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勝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3、影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進程 普法戰爭中,法國對普魯士簽訂屈辱和約,法國賠款50億法郎,加上戰爭損失,總計資金損失達200億法郎,致使經濟發展資本投入不足;又割讓鐵礦蘊藏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使經濟發展所需資源嚴重缺乏;再加上賠款付清以前,德國佔領法國6個北方省,使國內市場進一步狹窄。所有這些,極大的延緩了法國經濟的發展,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展緩慢,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法國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進程明顯落後於美、德、英之後。 4、法國的歐洲霸權衰落 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割地賠款,使法國失去了自克里米亞戰爭以來形成的西歐和中歐大陸的霸權地位,從而使法國的歐洲霸權地位衰落。 5、使法國的對外政策發生變化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法國對德國的優勢地位和潛在力量保持高度的警惕,並一直想報戰敗之仇,但單靠自身力量,是絕對不能戰勝德國的,這樣法國開始調整與歐洲國家,如英、俄的關系,以尋求盟國的支持,共同對付德國。
影響(德國)
1、完成統一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打敗法國,從而排除了法國對普魯士統一的干擾。1870年11月,代表北德意志聯邦的俾斯麥與南德四邦政府締結聯合的和約,南德四邦與北德意志聯邦合並,成立「德意志帝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正式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2、加快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和經濟發展 普法戰爭使德國最後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和獨立的經濟體系;德國從法國攫取了五十億法郎的軍事賠款和擁有豐富鐵礦的阿爾薩斯、洛林,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巨額資金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對外戰爭的勝利,使容克地主、資產階級更加醉心於對外侵略擴張,大批軍事訂貨,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這使德國資本主義經濟呈現跳躍式發展,迅速完成工業革命,到19世紀末,其實力超過法國、英國。 3、德國歐洲霸權地位上升 普法戰爭中,德國戰勝法國,一躍成為歐洲舉足輕重的強國,這就改變了自克里米亞戰爭以來的歐洲格局,使德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上升,成為強大的「中歐帝國」。 4、使德國的外交政策發生新的變化 普法戰爭後,一方面,德國的強大使德國進一步加快了對外擴張的步伐「我們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盤」,另一方面,在歐洲,德國雖打敗了法國,卻不能以武力將其消滅,德國以後便以推行孤立法國,防止歐洲大國與法國結盟作為它的外交政策。
影響(義大利)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後,拿破崙三世不得不調回駐羅馬的軍隊,9月初,義大利軍隊和加里波第的志願軍進入原被法國控制的教皇轄地,佔領羅馬。後根據公民投票,羅馬合並於義大利,教皇被剝奪世俗權力,避居梵蒂岡。至此,義大利藉助於普法戰爭法國的失敗,趕走了法國的勢力,收回被法國佔領、控制的教皇轄地,最後完成統一。
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
普法戰爭打破了相對平穩的歐洲均勢關系,德意志帝國崛起,法國衰落,改變了殖民主義力量對比,從而加劇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促使殖民主義國家重新調整相互之間的關系。德國力圖以一個聯合起來的歐洲,孤立法國,包圍不穩定的法蘭西共和國,它協調了與俄國和奧匈帝國的矛盾,1873年三國正式形成「三皇同盟」,實現了孤立和削弱法國的目的。隨著對殖民地的爭奪加劇,三國之間的關系逐漸惡化,1878年柏林會議後,「三皇同盟」瓦解。1882年德又與奧意形成三國同盟,與此同時,法與英俄也逐漸接近,形成三國協約。從而在歐洲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兩大軍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進一步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
代表性: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於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
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有「絞肉機」、「合組織防禦的經驗,成為大戰後各國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據。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戰役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金漢的總參謀長職務,改任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改良過的施里芬計劃( 亦稱為曼斯坦因計劃)分為A、B、 敦刻爾克大撤退
C三個集團軍繞過馬奇諾防線侵略了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和法國。5月13日德軍A集團軍按曼施坦因意圖通過法國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區進入法國,盟軍在阿登山地因為德軍的奇襲完全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德國坦克師強渡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國南部戰略要地色當,而同時德軍B集團軍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蘭、比利時,來吸引跟牽制位於比利時平原一帶的英法盟軍主力部隊,使A集團軍得以更加順利的從法國北部附近通過英法聯軍主力部隊之側翼,來構成曼斯坦計劃中的大包圍。到5月19日德軍裝甲師已經抵達離英吉利海峽只有50英里處。5月24日,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逼近法國的北部港口敦刻爾克,但卻在這時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被證明是致命的失誤,被包圍的盟軍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850艘各種類型、動力引擎、大小的船隻艦隊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爾克,5月27日開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時已經有超過33萬人成功逃脫,其中23萬是英國遠征軍。這次的撤退雖為英國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但也喪失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裝備,士氣亦一度低落。

⑸ 巴黎公社爆發原因

1,1870年法國在普魯士的戰爭中失敗。2國內階級矛盾激化,3人民暴動。1870年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戰敗投降。巴黎人民掀起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勝利果實卻落入資產階級共和派右翼和帝制派奧爾良黨人之手,成立了「國防政府」。1871年2月17日,L.-A.梯也爾出任法國政府首腦。28日簽訂法德和約,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大片領土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梯也爾政府的喪權辱國行為激起人民群眾的極大憤慨。巴黎民眾紛紛要求成立公社,以監督政府。3月15日,國民自衛軍251個營隊的代表選出中央委員會 。3月18日晨,梯也爾政府出動軍隊襲擊蒙馬特爾和梭蒙高地 ,企圖奪取國民自衛軍的417門大炮,逮捕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成員,從而觸發武裝起義。當晚國民自衛軍控制巴黎所有政府機關和塞納河上的橋梁。梯也爾政府成員及其軍隊 、警察和官吏倉皇出逃凡爾賽。3月26日巴黎進行選舉,3月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法蘭西第二帝的皇帝拿破崙三世愚蠢地發動了同普魯士的戰爭,結果被打得大敗,他本人也當了普軍的俘虜。帝國的統治垮台了,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的手裡。臨時政府公開向普魯士投降,法國的正規軍被解除了武裝。不久,國民議會又把梯也爾抬出來做內閣總理。這個幾次屠殺起義群眾的反革命老手一上台,就剛同普魯士簽訂了和約,把法國的大片領土割讓給的普魯士,還要賠款50億法郎。在祖國面臨著空前危急的時候,巴黎的工人和勞動群眾挺身而出,自動組織了自己的政治組織,成立了國民自衛軍。自衛軍人數最多時有194個營,約30萬人。武器不夠,他們就募捐購買,自己鑄造了400門大炮。 由於國民自衛軍堅守著巴黎,使普軍無法進城。梯也爾為了討好普軍,竟下令國民自衛軍交出武器,禁止從事抵抗活動。工人們根本不理睬這個命令,於是梯也爾集中了3萬軍隊,准備使用武力來解除國民自衛軍的武裝。

⑹ 法國巴黎公社推翻的是哪個資產階級政權

1870年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戰敗投降。巴黎人民掀起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勝利果實卻落入資產階級共和派右翼和帝制派奧爾良黨人之手,成立了「國防政府」。1871年2月17日,L.-A.梯也爾出任法國政府首腦。28日簽訂法德和約,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大片領土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梯也爾政府的喪權辱國行為激起人民群眾的極大憤慨。巴黎民眾紛紛要求成立公社,以監督政府。3月15日,國民自衛軍251個營隊的代表選出中央委員會 。3月18日晨,梯也爾政府出動軍隊襲擊蒙馬特爾和梭蒙高地 ,企圖奪取國民自衛軍的417門大炮,逮捕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成員,從而觸發武裝起義。當晚國民自衛軍控制巴黎所有政府機關和塞納河上的橋梁。梯也爾政府成員及其軍隊 、警察和官吏倉皇出逃凡爾賽。3月26日巴黎進行選舉,3月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

⑺ 巴黎公社,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普法戰爭四者的相互關系

法蘭西第二帝國——————(普法戰爭)——————(巴黎公社)——————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⑻ 普法戰爭對法德分別有什麼影響

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在德法兩國稱為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普法戰爭對對德國的影響
首先,為德國的最終統一掃清了最後的障礙,統一後的德國綜合國力強大,使德國在歐洲政治格局中佔有更為有利的地位,進而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形成了新的政治和軍事的不平衡,為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這樣看來,一戰與普法戰爭確實存在某種必然聯系.
其次,德國的統一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使德國僅用了二十餘年的時間,便一躍而成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經濟和軍事大國.推動德國經濟發展的因素,除了德國統一這一因素外,還有阿爾索斯和洛林提供的自然資源,法國的賠款所提供的資金,加上世界正處於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德國經濟很快發展起來.
對法國的影響
普法戰爭使法國的實力大大削弱.六十年代,法國的工業生產總值還據世界第二位.但戰後,由於割讓阿爾索斯和洛林,法國喪失了重要的自然資源;對德國的巨額賠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負擔,經濟發展失卻了動力;法國的金融業的畸形發展,使法國工業發展受到了阻礙;法國大革命後確立的小農經濟政策使法國農業困難重重,落後的農業使法國失去了農村市場和經濟發展的動力.到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盡管法國經濟也有所發展,但是已經落在美國、德國之後,居世界第四位.
在政治上,普法戰爭以後,法國廢除了君主制,法國國內政局動盪,先有巴黎公社的革命,後有保守派、共和派、保皇派等政治派別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國內政局不穩,形勢混亂,這對法國經濟發展造成了相當影響.而這些現象,與普法戰爭不無關系.

⑼ 有關法國德國的歷史

http://ke..com/view/3762.htm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2年9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共和國成立鼓舞了人心,不久法軍便把普奧入侵軍全部趕出了法國境內。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一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也標志著自巴黎第一次武裝起義勝利後三年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結束。當然,共和國的建立也引起歐洲各國統治集團的恐慌,以英國為主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

1789年到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也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和吉倫特派統治的建立,是這場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階段,也是法國大革命深入和發展的必然產物。

1792年4月反法戰爭開始後,法軍節節敗退。法國人肩緊急行動起來,各地紛紛成立義勇軍,開赴前線。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沖進王宮,囚禁了國王,推翻了君主政體,結束了3年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9月20日,法國軍隊在凡爾登附近兩次打退普魯士軍隊的進攻,取得了法國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第一次勝利。幾天後,法軍開始反攻,最終把敵人趕出法國領土,法國革命得救了。

9月21日,在全國選舉中產生的國民公會在巴黎開幕。在國民公會中,吉倫特派由於得票最多而占優勢,從此,法國開始了資產階級共和派——吉他特派的統治時期。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政體案》。9月22日,又通過了成立共和國的決定,這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公會還公布了革向歷法,以9月22日為新紀元的開始,1792年為共和元年。

1804年,拿破崙·波拿史稱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被法蘭西第一帝國代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 ~1804年法國曾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故稱1848 年建立的共和國為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 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 國歷史上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5月9日成立執行委員會代替臨時政府。6 月22日執行委員會下令解散國家工場,引起工人不滿,23 日工人起義。24日l.-e.卡芬雅克將軍被授予獨裁權,殘酷鎮壓起義。卡芬雅克於28日擔任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11月,制憲議會制定共和國憲法,確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則。由750名議員組成立法議會,任期3年。總統 任期4年,掌管行政權,任免部長與頒布法律,支配武裝力量,但不親自指揮部隊,也無權解散或延長議會。議會和總統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參政院由議會任命,它預先審定政府的法案,並監督行政機構。12月10 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1849年 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 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 1852年12月 2日宣布成立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占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 ,1873年5月 ,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范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參議院選舉中,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布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國等地發動侵略戰爭,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丑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野。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二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V.I.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准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布「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容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 ,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 ,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


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945年法國光復後,環繞政體問題,各派政治力量展開激烈斗爭。1946年10月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告第四共和國正式建立。該憲法確立兩院議會制,並對共和國總統的權力作了嚴格的限制。

第四共和國建立初期由共產黨、社會黨、人民共和黨組成聯合政府,隨著國際冷戰的發展,共產黨於1947年5 月被逐出政府。此後,該政府受到以共產黨為首的左翼和以法蘭西人民聯盟為首的右翼的兩面夾擊,只能依靠被稱為第三勢力的鬆散多數的支持,顯得軟弱無力。

第四共和國在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一定成就,通過實施現代化和更新設備的莫內計劃,1950年法國的生產水平超過戰前最高年份25%。1949~1955年,農業生產增長28%。造船、航空、電氣、原子能、石油等工業也有較大發展。但法國戰後經濟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受美援制約,同時存在通貨膨脹等問題。

在外交上,第四共和國在冷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德國問題上追隨美國,同時也著手推行歐洲一體化政策。在法國推動下,1951年4 月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國簽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通稱《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聯營。1957年3月,6國在羅馬簽訂《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通稱《羅馬條約》),建立歐洲共同市場和歐洲原子能聯營,向歐洲經濟一體化邁出決定性的一步。第四共和國長期進行越南戰爭和阿爾及利亞戰爭。1956年10月入侵埃及蘇伊士運河區,造成國際聲望下降,財政嚴重困難,國內動亂加劇。1958年4~5月,法國出現政府危機,5月13日阿爾及爾發生暴亂,導致政府垮台。6月1日,C.-A.-M.-J.戴高樂出任政府總理,並於9月通過新憲法,第四共和國遂告結束。



公元前1500年,塞爾特族的高盧人從萊茵河谷地向南方和西方遷移,定居在現在的法國和北義大利處。公元前625年,愛奧尼亞的希臘人在今日的馬賽地區建立了一處貿易殖民地,繁榮了幾個世紀。公元前123年羅馬人開始征服高盧,直到公元前54年凱撒完成了征服歷程,此後的500年間,高盧人在羅馬統治下逐漸羅馬化。

羅馬衰敗後,日爾曼人開始入侵高盧。5世紀末薩利安族的法蘭克人佔領了羅馬亞爾河流域北部,西哥德人控制阿奎丹和普羅旺斯地區,勃艮地人居於隆河谷地。6世紀時,梅羅文加王朝領導下的法蘭克人成為高盧的盟主。8世紀大權落入查理大帝所建的加洛林王朝之手,他在9世紀初已統治了大部分的西歐地區。他死後,帝國開始分裂,公元843年以後,查理曼統治的西部地區被稱為法蘭西。公元98年,加洛林王朝的末國王去世,卡佩被選為法蘭西國王。最初並不強盛的卡佩王朝延續到公元1328年,其版圖包括除法蘭德斯、布列塔尼、勃艮地和阿奎丹以個的大部分法國國土。

1328年王位落入瓦盧瓦的查理之手。15世紀末,瓦盧瓦王朝的版圖,已與今日法國國界相差不多。16世紀基督教傳遍法國,引起一系列宗教和平民戰爭。波旁家族的新徒那瓦爾法爾王國亨利四世取得王位,他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其後經過主教大臣A.黎塞留和J.馬扎然的整頓,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十八世紀,頻繁的戰爭削弱了法國的勢力,君主專制制度開始走向沒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搗毀了巴士底獄,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了人權及公民權宣言,打出"自由、平等、博愛"的資產階級口號。

1792年建立了第一共和國。1804年,拿破倫稱帝建立了第一帝國。拿破倫執政期間,對法國國家機器進行了重大改革,他所頒布的民法法典,一直沿用至今。1815年拿破倫無征和統治結束。

1848年建立了第二共和國。1852年路易.波拿巴稱帝,建立第二帝國。普法戰爭期間(1870-1871),法軍屢戰屢敗,1871年3月28日國民議會首腦梯也爾與普魯士簽訂了和平條約,激起了處在貧苦中的巴黎市民的憤怒,同日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4月21日梯也爾殘酷鎮壓起義,將公社社員屠殺殆盡。這就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

第三共和國建立於1875年,1940年,德法西斯侵佔法國,第三共和國復滅。法國人民在戴高樂將軍的領導下,建立了反法西斯民族陣線。

第四共和國成立於1946年,戴高樂宣布辭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戰後在美國的援助下,經濟很快得到恢復並迅速發展。1958年戴高樂當政,成立了第五共和國。1981年社會黨人密特朗當選總統。1995年5月17日,保衛共和聯盟的雅克.希拉克正式就職,成為新一屆的當選總統。

⑽ 法國與德國的戰爭,最好詳細點,寫東東用的

第一個說的是不是30年戰爭啊?
德國贏的就拿破崙戰爭,普法2個。
2戰雖然戰場上打垮了法國....但美國帶著法國又回來了....所以還是輸了。
德國從神聖羅馬帝國到現在領土的縮水的。(對法國方向)

閱讀全文

與法蘭西公社怎麼打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