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潛艇控制系統來自哪裡

韓國潛艇控制系統來自哪裡

發布時間:2023-08-30 04:59:38

『壹』 朝鮮潛射導彈你了解嗎


潛射彈道導彈該型導彈被美國稱為「KN-11」,彈體上標示了朝文的「北極星」。經過測量發現,該導彈培洞長徑比為5.85/1(含彈頭)和4/1(不含彈頭)。而蘇聯的R-27導彈長9.65米,直徑1.5米,長徑比為6.4/1(含彈頭)和5.2/1(不含彈頭)。可見,該導彈並不是完全的R-27導彈,而如果像外界推測的那樣使用了R-27導彈發動機,則其直徑基本應該與R-27相近,也就是1.5米。以此計算則可知,朝鮮「北極星」導彈長約8.8米,彈體部分長6米,彈頭部分長2.8米。從以前公布的情況看,由R-27導彈直接發展而來的「舞水端」彈道導彈長12.5 米,直徑1.5 米,彈頭艙長2 米,與「北極星」導彈有較大差別。而同樣由R-27導彈發展來的KN-08導彈雖然長度達到17米,但是使用R-27火箭發動機的第二級長度只有5.4米,這與「北極星」導彈非常接近,而其彈頭部分2.8米的長度和球形頭錐帽則與「舞水端」導彈最為接近,因此可以看出,「北極星」導彈彈體最有可能是從KN-08導彈的第二級發展而來,而彈頭部分則可能從「舞水端」導彈彈頭改造而來。此外,與射程2 400千米的R-27導彈相比,「北極星」導彈彈體部分要短約1/4,在同等技術條件下,則其射程大致不會超過1800千米。

潛射導彈的裝載與使用與潛艇的排水量和性能有較大關系。

一是潛艇在發射瞬間受到巨大的發射反沖力和復雜的水動力作用,平衡狀態難以保證;而連續發射又需要潛艇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恢復到發射狀態,這對潛艇的操控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是搭載多枚潛射導彈可能造成潛艇載荷過大,影響其水下機動性,而考慮到搭載的多枚潛射導彈完全發射後潛艇產生的多餘浮力,需要設計較大的壓水艙來平衡這種急劇變化,因此配置潛射彈道導彈的潛艇需要較大的排水量。蘇聯第一代裝載3枚潛射導彈的潛艇排水量基本在2 600~2 800噸。例如,R-21導彈使用的「高爾夫」級潛艇排水量為2 820噸,而目前朝鮮主要裝備的「羅密歐」級潛艇排水量最大隻有1 800噸,前面提到的「薩瓦」級就是該級潛艇的仿製型。因此外界普遍猜測,朝鮮會使用「高爾夫」級潛艇搭載彈道導彈。「高爾夫」級潛艇搭載3個潛射發射管。

不過也有人認為「薩瓦」級潛艇也不是不可能作為潛射導彈的發射平台。其排水量小,可以減少導彈裝載量,並裝載比R-21或R-27更小的導彈。「高爾夫」級搭載的R-21 導彈最大射程為1 420千米,彈頭質量為1 180千克,起飛質量16噸,而R-27導彈起飛質量14噸。從朝鮮「北極星」導彈外觀尺寸推測,其起飛質量大致為10噸左右,同時從2014年7月新浦南造船廠潛艇改裝的衛星照片來看,「薩瓦」級潛艇圍殼上有一個長方形的洞,長4.25米,寬2.25米,並罩著藍色的蓋子,而這一空間只能配置1至2個直徑1.5 米導彈使用的垂直導彈發射管。因此朝鮮可能在「薩瓦」級潛艇上裝載1~2枚潛射導彈,並同時發展更大的類似「高爾夫」級的新型潛艇。

順便說一下,中國也曾裝備過「高爾夫」級潛艇(即G級潛艇),中國主要將其作為試驗平台。該級潛艇是中國從前蘇聯引進6631型潛艇設計圖紙和器材設備,自行生產的常規彈道導彈潛艇,僅建造一艘,首艇於1966年下水。1982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枚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巨浪-1號」首次由031型(G級)常規動力導彈潛艇」長城200號「水下發射並獲得成功,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2010年8月4日,中央軍委授予長城200號艇「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榮譽稱號。多年來,該艇官兵用忠誠和汗水創造了潛艇服役時間最長、潛射導彈最多等多項紀錄,先後60多次受到上級表彰,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被全軍、海軍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基層單位。「長城200號」艇已於2013年退役。據外媒報道,接替「長城200」號潛艇是201號綜合實驗潛艇,是目前世界上現役排水量最大的常規動力潛艇。該艇於2005年1月開始立項研製,2008年開工建造,2010年9月建成下水,2012年10月16日入列裝備部隊,2013年已經開始執行新型武器測試任務。

導彈容量和作戰時間有限

從「北極星」導彈的性能分析可以看出,該導彈射程潛力可以達到1 800千米,加上有限的潛艇航程,可以從本土東部或西部海域對韓國、日本或駐韓日美軍基地實施突擊,以規避美日韓以陸上導彈為假想敵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其將成為撬動美國東亞導彈防禦網的杠桿。但無論是現在的「薩瓦」級還是正在發展的「高爾夫」級攜帶的導彈數量都不會超過3枚,有限的火力容量使其威脅非常有限。

由於朝鮮潛射導彈採用的常規潛艇續航能力有限,「北極星」導彈加註燃料後有效時間非常短,另外核彈頭對環境的溫度、濕度、顛簸水平和過載要求都非常高,這些因素導致其潛艇必須在短時間戰備巡邏後就必須返回母港檢測和維護,使朝鮮潛射導彈系統持續作戰

時間非常短,限制了其效能發揮。

此外朝鮮潛艇技術仍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特別是在當前各國反潛能力極大躍升的背景下,彈道導彈潛艇如果不依賴良好的隱身性能、極強的水下降噪能力,想要發揮海基威懾力很困難。特別是朝鮮潛艇為常規動力,且海上保障能力較低,因此其實際巡航距離非常有限,只能依靠本土的空中和水面力量提供掩護,部署在國家近海擔負警戒巡邏任務,必要時遂行突襲和反擊作戰。

中國導彈專家楊承軍認為,朝鮮導彈技術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瞄準精度不高,誤差較大;二是包括發動機在內的動力裝置在製造工藝和技術水平上距離中等以上發達國家的導彈有一定差距;三是可靠性比較低,現在美俄等國導彈發射成功率在92%以上,朝鮮成功概率比較低;最後導彈武器裝備數量少,無法形成有效威懾。

朝鮮潛射導彈對周邊的影響

美國軍備控制專家傑弗里·劉易斯指出,朝鮮掌握潛射彈道導彈將打破朝鮮半島現有軍事平衡。韓國《中央日報》指出,如果朝鮮實戰部署潛射導彈,將具備繼核威懾後又一種「非對稱」戰鬥力。對美國來說,朝鮮擁有潛射彈道導彈將提高其威懾力,增加美國人的恐懼——如果美國試圖令朝鮮發生「政權更迭」,那麼美國的一些城市將遭到報復性打擊。對韓國來說,朝鮮成功試射潛射彈道導彈,不僅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也會抵消韓國的對朝外交優勢,並削弱韓國最大限度追求國家利益和掌握朝鮮半島統一主導權的能力。

分析認為,朝鮮很可能仿製的是SS-N-6型單級液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該系列導彈最大射程在2400~4000里之間,能夠有效打擊美軍基地。如果朝鮮潛艇從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發射導彈,可攻擊日本沖繩、關島的美軍基地;如果潛入俄羅斯遠東南庫頁島北側海域,甚至可能攻擊美國阿拉斯加州。朝鮮宣稱隨著成功試射潛射導彈,美國的「核保護傘」將失效,朝鮮可打擊關島、夏威夷及美國本土,1~2枚導彈就可讓首爾陷入混亂。

潛射彈道導彈是公認最復雜、也最具威脅的核運載手段,目前真正掌握的僅有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潛射彈道導彈的試驗,一般要經過陸基平台、水下試驗平台、水下發射筒、潛艇實彈試射四個環節,難度呈指數增加。一些發達國家在首次試射後,需四五年才能完成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的研發。韓國國防部發言人金珉奭稱,朝鮮的試射處於其潛射彈道導彈研發的初期階段。而朝鮮在核彈頭小型化、再入大氣層載具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朝鮮而言,短時間內並不能解決發展潛射彈道導彈的技術與財力問題。以朝鮮現有技術實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實戰化;即便導彈能形成作戰能力,其老式常規動力潛艇也非常容易暴露自身位置,易遭到美國立體反潛網的反制。而以朝鮮的技術水平從水下發射的話,彈道導彈命中精度也會非常差,基本只能襲擊城市目標。朝鮮潛射彈道導彈的實際威脅非常有限,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但從朝鮮多次進行潛射導彈試驗來看,朝鮮政府對其重視可見不一般。如沒有外力阻礙假以時日,朝鮮的潛射導彈一定會成功。那時一旦再與核武器相結合,必將對朝鮮半島周邊戰略態勢產生重大影響。(張冪)

『貳』 韓國核潛艇

核彈是指能進行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並具有大規模破壞效應的武器。按作戰使用范圍分:戰略核武器、戰術核武器、戰區核武器

韓國擁有的是攻擊型核潛艇,屬於戰術層次的常規武器,利用核能與擁有核武器絕對不是一牆之隔,這之間的技術要求與困難非常之大。

以下是網路里的製造核武器的四大關卡,韓國至多也就停留在第一步,距離擁有核武器還遠遠不及,而且核彈這個東西對於國際社會及其敏感。

各國研製核武器在技術上首先要過四關:核燃料、起爆裝置、核試驗、投擲技術。
☆ 第一關:核燃料
想研製核武器的國家把目光都盯向了核電站的核反應堆廢料。日本就是一個賦予和平利用核能以特定任務、旨在完善和發展核技術最典型的國家。據報道,它首先是以建設核電站的需要為名,大力收購美、英、法等國總量達40多噸的核廢料,然後對核廢料進行處理和鈈再回收,曾揚言幾周內就可生產出核武器。為了絕對安全起見,國際社會已把防擴散作為核反應堆改進的一個方向,嚴禁擴散3項敏感技術,它們是:鈾的同位素分離技術(又叫鈾濃縮技術)、乏燃料的後處理技術(可從核廢料中提取鈈239的技術)和重水生產技術(可以用來生產氫彈的原料——氘和氚)。
☆ 第二關:起爆裝置
製造一枚原子彈不僅需要有用作裂變燃料的原材料,更要有觸發裝置,以及一種能在核彈發生爆炸前使大部分燃料發生裂變的技術(否則核彈會失敗)。起爆裝置關最大技術難題是高爆炸葯的合理配置。起爆時,在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同時引爆快速燃燒和慢速燃燒的兩種常規炸葯,才能實現真正的核爆炸。如果定時誤差超過上述要求,或者兩種炸葯配比不對,就會大幅度降低常規爆炸所產生的壓縮效果,致使核爆炸威力減半,甚至形不成核爆炸。一些暗中研製原子彈的國家,就是在這一關面前一籌莫展。
☆ 第三關:核試驗
1996年9月10日,聯合國第50屆大會全體會議以壓倒多數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後,用計算機模擬取代傳統核爆試驗可以達到同等試驗效果的介紹就層出不窮。可這種在已有核爆炸試驗的基礎上將各種參數編程輸入超大型計算機,用化學爆炸、實驗室、計算機對核爆炸物理過程和核爆炸效應進行模擬的方法,對今天那些急於造出核武器的國家無疑是一個比造一顆原子彈更難達到的目標。自1945年7月16日美國首次核試驗到1996年9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通過為止,全世界共進行了2047次核試驗。其中美國715次,前蘇聯715次,法國210次,英國45次,中國45次,印度1974年進行了一次。由此可見,真正完成完整的核武器物理設計,沒有強大豐富的試驗資料庫的支持是難以想像的。
☆ 第四關:投擲技術
真正的核武器由三部分組成,即核戰斗部、運載工具和指揮控制系統。有了核武器就必須擁有相應的投擲手段。核爆成功後,接下來的小型化和武器化的問題仍然是繞不過去的一關。核武器搭載試驗同樣必不可少。一般來講,戰略原子彈主要裝在導彈、航空炸彈上,發射平台包括各種射程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不過,隨著彈道導彈攔截系統的飛速發展,弱國憑借自己那有限的運載手段,究竟還有多少機會把得之不易的原子彈扔到對手的頭上,實在是大有疑問。扔不出去的原子彈其實際意義上的威懾能力必定大打折扣。

所以,韓國想要擁有核武器至少近幾十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叄』 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介紹。

德國U31\U32潛艇 2003年4月7日,德國基爾港升起了一顆世界級的明星。它是一艘奇特的潛艇,名字叫 U31。國際主要媒體都往它這兒聚焦,慶賀世界第一艘燃料電池潛艇下水及首次試航。研製燃料電池潛艇的還有美國、俄羅斯、法國、瑞典等國,但讓德國捷足先登了。全德國的人都為 U31自豪,因為它闖開了常規潛艇的一條發展新路,成為世界潛艇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里程碑;到2004年春服役後,它就是「世界范圍內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 U31是怎麼奪得世界第一的?它的先進究竟在什麼地方? 來自義大利的建議 德國霍瓦茲船廠是造名牌潛艇的專業戶,所造206級、209級潛艇受到多國歡迎。1990年,該廠又在209級1200型潛艇的基礎上研製212級潛艇。那是世界上第一型裝備燃料電池的潛艇。此間,義大利海軍鄭重提出建議,要求對212級潛艇的設計進行改進,增大潛深,採用新的外部通信系統和更好的逃生設備。德方採納了這一建議,便產生了212 A型潛艇。德海軍訂購了4艘212 A型潛艇,首艇就是 U31號。義大利正在以許可證方式建造兩艘212 A型潛艇。第一艘「薩爾瓦托雷· 托達羅」號將在2005年服役。 走近 U31,它的模樣特別。艇型是長寬比最佳的水滴形流線型。艏部略向下沉。這是為給被動聲吶基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艉部呈尖錐形。艇體舯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揮台圍殼。圍殼具有良好的流線形,其上裝有水平舵。艉操縱面為 X型。艇內有4個艙室。它還一反常規,突破單殼體傳統結構型式,採用了局部雙殼體結構。耐壓殼體用高強度低磁不銹鋼製造,結構之間焊接工藝高超。由於結構布局合理,材料性能先進,所以它的結構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能力。 U31艇長55.9米,寬7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1450噸,水下排水量1830噸;水面航速為12節,水下航速20節;以8節速度航行,水面續航力8000海里,水下續航力420海里;最大下潛深度200米,自持力49天;艇員編制27人(其中8名軍官)。 無處不現的隱形效果 U31潛艇在降低目標特徵、降低本艇雜訊方面的設計藝術令人叫絕,隱形效果無處不現。 它的艇體外形平滑光順,流體性能極佳,不僅阻力小、機動性好,而且濕表面積小,可減少被主動聲吶探測時的反射面積,從而增加了潛艇的隱形性。那最佳流線型艇體流體雜訊極小。對於指揮台圍殼大切口、升降裝置開口、主壓載水艙進排水口、魚雷發射管出口等較大的開孔,該艇都裝設了活動蓋板。這些蓋板能自動啟閉,並採取無縫連接,從而使開孔處的渦流雜訊降低。艉部裝有性能先進的大側斜低雜訊7葉螺旋槳,使螺旋槳雜訊大幅度下降。 艇上的機械設備都經過嚴格的降噪設計。為了減少振動機械和結構向艇外傳遞振動能量,所有的設備均安裝在高效能的彈性減振基座上。 動力系統是主要雜訊源, U31就重點解決。它將主輔機集中布置在密封的動力室內,採用整體「浮筏」技術進行專門減振降噪。此招使結構雜訊降低了40分貝,大大地增加了潛艇的安靜性。 它多方減小本艇的反射強度。外表面塗敷了新型的吸收聲波和雷達波等特種塗料,阻礙敵方聲吶與雷達的探測;除了外殼體採用低磁鋼材料外,艇上還安裝了高性能消磁系統,能隨時監測本艇的磁場強度,發現磁異常現象可及時進行消磁。 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相對向海水輻射的熱能很少,因此其紅外特徵很小;基本不向艇外排放廢物,尾流特徵也很小;它能超安靜運行,其聲信號特徵比柴-電推進裝置的低。所以 U31潛航不易被發現。「不依賴空氣」的驚人突破 傳統的柴-電動力潛艇在水下潛航2~3天,就會耗盡電池能量,必須浮上水面給蓄電池充電。顯然,這增加了潛艇暴露的危險性。而 U31就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它在水下就能自行充電,取得了「不依賴空氣」的技術突破。 突破出在動力艙。它採用性能優越的混合動力系統,即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柴-電動力系統混合使用。但奇跡主要出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這個系統由9組聚四氟乙烯燃料電池、14噸液氧貯存櫃和1.7噸氣態氫貯存櫃等3部分組成。它的燃料電池尺寸小,無腐蝕,功率密度大,使用壽命長。熱交換器、排出泵、冷卻水泵、催化劑罐、燃料電池電子設備、斬波器和逆變器等是燃料電池的主要部分。它不用空氣,而是將氫燃料和氧化物放到特殊燃燒室內進行電化學反應,直接轉換成電能,輸出的直流電直接驅動電動機,電動機帶動槳軸,推進潛艇航行。每組燃料電池的輸出功率為34千瓦,9組總功率306千瓦。用燃料電池提供的動力驅動, U31可在水下連續潛行3周。這是了不起的創新成就啊! 它的柴-電動力系統中有 M T U公司的一台16 V396型廢氣增壓高速柴油機,功率3.12兆瓦。系統中的蓄電池組能滿足潛艇高低速航行及全艇電網供電要求。推進電機配備有性能良好的無型調速裝置,可任意調節該艇的航速。只使用柴-電動力系統的蓄電池組供電時,其水下最大航速達21節,續航力提高8%。 它安裝有新型的計算機集中操縱控制系統,將艇、機、舵的操縱控制綜合為一體,由一人在中央控制台操縱,可控制潛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等參數與狀態,操縱控制過程完全自動化。 U31的兩種動力系統既可單獨使用,又可聯合使用,相互補充。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用於水下長時間巡航。柴-電動力系統用於潛艇作戰時高速航行。單靠燃料電池航行時,其航速可達8節;當以4.5節航速潛航時,該電池還可提供11千瓦的生活用電,同時續航力可達1250海里,潛航時間達278小時。兩種動力系統同時工作時,潛艇的水下持續航行時間能超過364小時,續航力達到1638海里,這比209型潛艇的水下續航力提高了4.4倍,從而大大提高了 U31艇的生存力與戰鬥力。 威力強大的偵測、作戰系統 U31潛艇裝有功能齊全、高效的電子設備,有先進的 D B Q S-40、 M O A30 70等聲吶系統和雜訊監控裝置。被動探測聲吶是一部全方位的中頻聲吶,可同時跟蹤4批目標。拖曳線列陣聲吶是一部低頻和超低頻的被動探測聲吶,陣長40多米,主要用於遠距離目標的探測,探測距離可超過100公里。 艇上的 F L1800 U型電子對抗儀、1007型導航雷達和導航、通信系統等電子設備技術先進。它的攻擊潛望鏡是209型潛艇潛望鏡的改進型。它在搜索潛望鏡上加裝紅外探測和微光夜視裝置,提高了潛望鏡的觀測精度和夜間觀測能力。 U31潛艇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水壓式發射裝置發射,發射深度達2 00米,發射方式有液壓式和自航式兩種。它配備12枚 D M2 A4重型魚雷,備有自動化魚雷快速裝填裝置。這種魚雷因裝有大功率電動力推進系統、新研製的智能化電子系統、改進的聲學系統與引信系統,所以航速快、射程遠,還具有自動導向處理能力。必要時該艇能攜載24枚水雷。布雷是通過水雷投擲器進行的,由艇內操縱,可在淺海區有效地執行布雷使命。 艇上裝有極其先進的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 C W C S)。 M S l-90 U型火控系統可實現對多批目標運動要素解算和兩批目標的攻擊,並具有模擬訓練功能。它還能對武器系統實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D M2 A4魚雷既能攻擊水面目標,又能攻擊水下潛艇。這樣, U31潛艇就成為一艘既能反潛、又能反艦、還能佈雷的最現代化的常規潛艇。

閱讀全文

與韓國潛艇控制系統來自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8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1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4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9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4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2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5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9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9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1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7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8